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南通振康焊接机械有限公司:敢吃“第一只螃蟹”

发布日期:2016-10-20 消息来源:江苏省中小企业网

“科技创新就要有敢于吃‘第一只螃蟹’的精神。”这是海门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南通振康焊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子康20多年来科技创新的感言。翻开振康机械20多年的奋斗历史就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攻克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技术难关,成功开发了让国外同行刮目相看的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了企业跨越发展,今年1至7月份入库税金达到809万元,创历史新高。

  20年前,汤子康这个正余镇土生土长的汉子,白手起家创办了振康机械公司。公司创办伊始,选准的“第一只螃蟹”——印刷电机。当时印刷电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拥有的技术,汤子康率领他的团队花了3年左右的时间,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走向成功,在一次次工艺完善中技术走向成熟,将印刷电机应用到焊接机械中,成功开发了一个个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焊接机械,掀起了我国焊接技术的革命。技术水平超过代表当时世界水平的日本,由此,南通振康焊接机械有限公司成为国际同行业的领头羊,在亚洲市场占有率超过80%,成为亚洲最大、世界领先的电焊机生产企业。国内焊接技术标准就由振康公司制定,汤子康成为国内行业专家。

  2008年以来,振康公司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遇,反弹琵琶,加大投入,扩大产能,将企业推到应税销售超亿元、入库税金超千万元的高平台上。“市场容量制约着我们再攀升。”汤子康深有感触地说,振康人不甘寂寞,开发更高的产品。20年后的今天,振康公司又将科技创新的领域定格在机器人上,开始了再吃“第一只螃蟹”。

  “如今的机器人在企业是一个尖端的装备,但未来10年、20年就是一个普通的生产工具。”汤子康说,2010年起他们对未来机器人市场进行预测就得出了这个结论,未来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国内做机器人的公司不少,但多数是组装,核心部件基本都从日本等国进口。”汤子康说,中国人必须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机器人,振康公司就要在拥有核心技术的机器人中占有一席地位。

  有过“第一次吃螃蟹”的成功经验的振康公司,在对机器人核心技术进行分析后发现,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关节、精密交流伺服电机、新脑和神经系统,其中关节和精密交流伺服电机占到整个机器人成本的46%。振康公司从企业创新实力出发,有重点选择了机器人中的核心部件——关节(RV减速机)和启动关节的动力部件伺服电机。

  据了解,机器人关节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自动化设备的核心传动部件,是我国“十二五”863计划机器人领域需要重点攻克的技术瓶颈。2010年,振康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了德国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并借助西安微电机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发出了第一代、第二代关节,精密伺服电机也同步试验。两年来,振康公司已攻克了机器人关节的设计、加工、装配等一系列工程化技术难题,今年初,在国内首次完成了机器人关节的小批量生产,经用户4个多月复杂环境下的极限疲劳试验,试验结果完全符合工业机器人的运行要求。项目核心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

  今年4月份,振康公司“机器人ZKRV精密减速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可以满足国内对RV减速机的迫切需求,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月,江苏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落户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双方签订了高效焊接自动化装备研究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对焊接机器人RV减速机、焊接机器人伺服电机、送丝电机及送丝机等进行理论分析、模拟仿真和样机研制。标志着振康开发机器人核心部件迈出了新的一步。

  汤子康拿着刚开发的机器人关节,充满信心的说,20年前振康公司开发的印刷电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中国电焊机发展过程中作出巨大贡献,相信如今公司所涉及的机器人关节、精密交流伺服电机也将为企业迎来二次腾飞。

241 次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