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润源经编:创新求变 未来无限

发布日期:2016-10-20 消息来源: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成功填补国内缝编、经编机械空白,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并一举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时时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求变”,使得年轻的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以如此神速创造了业内奇迹。

初尝研发甜头坚持产品创新。2004年之前,国内企业尚未涉足缝编机制造,专家不看好、不支持,企业在创立之初,毅然将缝编机研发作为首选目标,向世界高端纺织机械发起挑战。在技术薄弱、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经过6个多月的潜心研究,从测绘、开模、加工到装配,先后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RY系列缝编机,并获得了2项国家专利。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大,各项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近,RY系列缝编机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国内市场占有率很快达到90%,并于2006年成功出口至欧洲和东南亚国家。成功开发缝编机后,润源经编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台集光、机、电、智能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多梳数控提花经编机又相继问世,在一年内就收回了成本。尝到了产品研发的甜头,企业在创建初期研发投入一度达到销售收入的50%。重视产品研发的理念和做法一直被保持到现在,据悉,近三年来企业每年在产品研发上的平均投资占其营业额的10%,2011年更是达到了5000万元,而之前的2—3年也达到了2000—3000万元,现在新研发的产品已经占到润源所有产品的30%。企业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与东华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并聘请了7名业界资深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计划投入1.1亿元建设研发中心,组建一支百人研发团队,建立软件动态试验室、连杆传动研究室等,每年推出数个新品。

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研发产品护航。在企业开发出国内第一台经编机的同时,恰逢当时世界经编行业巨头德国卡尔迈耶公司也研发出了类似产品,并准备投入中国市场。德国公司以侵犯专利权为由,起诉润源经编。通过对专利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企业发现,在卡尔迈耶开发该产品时,他们已经申请了专利,并得到批准授权,法院最终判定润源经编不存在侵权行为。行业巨头高层断言,润源经编将是卡尔迈耶未来在全球唯一的竞争对手。从此企业就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申报和保护,如今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达到了200项。目前润源的创新技术虽然在国内比较领先,但是技术原理基本依靠国外引进,采用借鉴+创新的研发模式。为了避免再次遇到侵权纠纷,企业会全面地分析国外产品,弄清其包含的每一项专利技术,同时鼓励自己的员工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创新,员工每提出一项专利,公司会奖励3000元。随着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其竞争力逐渐变强,创新积极性越来越高。润源自主研发的经编机新机型不断问世,最大程度实现了装备的数字化控制和织物品种的多样化,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而且,部分机型的市场售价不到进口产品价格的1/2,打破了国外制造业发达国家长期垄断的局面。

应用开发是行业发展的希望之路。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应用开发,企业这方面的能力越强,就意味着它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润源积极为经编的龙头企业做个性化的产品开发,给龙头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行业其他企业就会对这类产品产生需求,从而拓展出市场空间,延长市场寿命。2006年,在对风电行业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政策分析后,企业组建了多轴向经编机研发团队。经过近2年时间的努力,成功试制出第一台多轴向经编机,并进军用于航天、军事等领域的碳纤维经编机行业,掀起了一场新的经编革命。“风电用碳纤/玻纤轴向经编系列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于2011年获得了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资助。目前,润源经编正在建设江苏省多轴向产业用经编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占洪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会遇到企业一哄而上的情况,这就可能导致该行业的产能过剩,这一过程反映到机械销售上就是某一种类机器需求量的大起大落,如果此时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类型单一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而通过应用开发的研究就能很好地提升产品多样性,机械制造企业就能从容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

以“引领经编行业的发展”为公司的总体目标,润源经编已经拿下了经编行业技术含量和品种的两个“全国第一”。在“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润源经编的五年规划是:包揽所有全国第一,进一步体现“武进创造”的含金量,让中国经编行业比肩国际经编行业巨头。

219 次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