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高科技“孵”出河豚大产业

发布日期:2016-10-20 消息来源:南通市科技局

站在海安古老的范公堤上放眼东眺,你会发现迷人的黄海之滨高耸着一群哥特式、罗马式建筑,在翻飞的海鸥和白鸽的衬托下,像海市蜃楼一般美轮美奂。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中洋集团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中洋河豚庄园。

  中洋集团负责人告诉笔者,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洋现有20万平方米的温室养殖池、万亩露天野化驯养池、4000平方米苗种繁养殖中心,以及饲料与营养中心、能源中心、销售中心等配套设施,已建成一个集工厂化、集约化、池塘养殖、温室养殖和生态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年养殖河豚产品超过1000万尾,养殖规模世界第一。

  中洋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以中洋品牌为载体,示范带动江苏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高科技、高标准、高品质的现代“三高”农业,成为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在国内有影响的特种水产养殖业领军企业。

  在企业18年的发展历程中,中洋人不断创新科技研究,提升科技软实力。

  中洋从没有间断过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1994年中洋开始引进河豚鱼的养殖研究,2000年引进鲥鱼进行研究,到目前,中洋的长江珍稀物种养殖范围已扩大至河豚、鲥鱼、刀鱼、鲟鱼、松江鲈鱼、胭脂鱼、大鲵、扬子鳄等八大种类。

  在河豚产品的技术研发上,中洋从最初的人工驯养环节,到后续的人工繁殖环节,到饲料营养、疾病控制、生产加工形成适合于产业链各环节的配套技术,历时整整12年,才掌握了该产品的全套养殖技术。中洋的鲥鱼产品、刀鱼人工驯养研究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也进行全方位细致的养殖研究,单其中的运输方法就经历了改变温度、改变盐度、改变密度、改变装鱼容器颜色、改变运输时间和速度等百十余次试验和研究,最终成功取得刀鱼的人工驯养技术方法,成为国内唯一成功养殖该品种鱼类的企业。

  中洋人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企业的很多创新技术都是空前的,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企业制订的河豚鱼九项地方标准是世界上第一部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标准;企业研究的“河豚鱼控毒及健康养殖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也是国内水产养殖业所能达到的顶峰;中洋率先开展长江鲥鱼及长江刀鱼的养殖研究,到目前,国内涉足这两个产品的企业也只有一两家。

  目前,中洋正在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进行国家标准《暗纹东方?》种质标准的制订;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合作进行国家标准《河豚毒素检测》的制订,这两项标准已上报国家标准委,其中《暗纹东方?》已进入最后报批程序。所有标准制订的过程都是不断试验验证的科研过程,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成果。

  由于在科技创新上进行了积累,中洋的鲥鱼产品在市场上是稀缺品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河豚鱼产品品质与其他养殖企业的产品有明显区别,得到市场的一致公认,中洋不断投入,迅速扩大养殖规模,在几年时间内,产品的存池量已从最初的20万尾发展为现在的700万尾,并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207家连锁专卖店,消费人群上千万,年销售超过6个亿,中洋的河豚产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江苏省名牌产品,中洋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科技已经转化为生产力并开花结果。

170 次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