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淮阴:打造重大项目产业支柱 精准推进工业强区建设

发布日期:2017-12-28 消息来源:

工业经济呈现“稳”“好”“进”态势

一从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来看,好的预期在显现。2017年1—10月份,全区规模工业可实现应税开票销售153.3亿元,同比增长10.96%,超额完成市下达月度增幅目标(10%),得分全市第二;全区全部工业入库税金达到7.59亿元,同比增长12.05%,得分全市第六;全区全口径工业用电量达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7%,得分全市第五;全区固定资产进项税完成2.02亿元,同比增长62.62%,预计得分全市第五。全区工业经济整体趋势稳中有进。

二从行业结构调整来看,好的力量在增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动能培育有序推进。中立方实业有限公司的电容薄膜生产线提质降耗技改项目、新淮建材厂的烟气脱硫除尘技改项目、金六塘纺织有限公司的织布机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成功报批备案;落后化工去产能扎实推进,已完成两户企业生产线拆除工作;全区14户粘土砖瓦生产企业全部整改到位;督促15户重点用能企业通过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手段,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推进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荐江苏美嘉包装有限公司、淮阴大北农饲料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申报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积极推荐江苏桑乐数字化太阳能有限公司申报国家贯标试点企业,积极推荐江苏格莱德净水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多渠道、多举措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从工作绩效来看,好的状态在升华。2017年以来,区经信委在帮扶企业发展,推进项目落地,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上展现出极大的诚意,为淮阴工业经济在全市进位争先表现出忠诚担当。一是做好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实行分层包干,分类指导,强化月度监测分析,落实季度目标责任,确保考核主体完成开票销售、入库税金、固定资产进项税、工业用电量四大关键指标监控到位、压力传导到位、产出效果到位。对开票销售下降的135户企业、入库税金下降的153户企业、工业用电量下降的119户企业,逐一分析原因,针对性地因企施策,促进由负转正,止跌回升;对产销较好的海螺水泥、翔宇电力等重点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挖掘潜能,确保重点企业持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跟踪落实淮江科技、闽泉纺织等重点企业项目设备发票开具、发票认证,及时准确进行固定资产进项税申报。二是深入开展“三进三帮”大走访活动,深入了解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困难与问题、做法与经验、对策与建议。截至目前,全区帮扶挂钩领导380人,各级党员干部走访企业483个,开展服务企业活动1780人次;排查企业问题452个,其中企业融资难68个,招工难96个;已解决问题215个;正在办理问题195个。各部门、乡镇的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倾力解决为全区上下营造了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三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主动开展市、区银企保对接活动,组织开展全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和信用评级,1—10月份我区融资担保工作为中小微企业累计担保贷款近5.1亿元,均已达到序时进度;积极组织开展了全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年检、信用评级工作和市、区银企保对接活动2次。四是积极实施骨干企业“158”工程,研究出台淮阴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奖励办法,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对上协调,主动沟通对接,积极做好各类项目报批工作,积极争取省、市及金融部门的支持。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致力为企业降低成本,推进企业宽松、健康发展。

项目推进与建设呈现“快”“精”“准”态势

一是明确发展方向。1、做精做深传统产业,主要是制造业与盐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振达钢管、翔宇电力企业的技改升级步伐,培育壮大胜克机电、方圆锻造等成长型企业;积极推进元明粉等盐化工企业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推进淮江科技、同新化工等项目达产达效;2、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为重点,重点关注双汇食品、白玫糖业、德淮半导体、时代芯存等骨干企业,加快技改升级,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大含税设备的引进,推进产业升级。3、聚集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加快培育服装、建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有效供给,打造传统产业升级版。4、实施小微企业提升工程。确定个体转企业,小微转规模培育对象。从列统企业中精选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拟上市企业、行业“小巨人”企业、重点后备企业,作为骨干企业重点培育对象。针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创新转型、土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重点难点问题,细化帮扶措施,推进小微企业提档升级和农村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形成经济发展新业态。

二是全力主攻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经济竞争力。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改变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统筹招商,精准招商。做到三个不选:无拉动能力的项目不选,无发展潜力的项目不选,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项目不选。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注重产业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特色产业的培育,培育新的产业集群,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下坚实基础。在项目建设中,实行任务责任清单制度,细化实施方案,健全协调机制,动态跟踪督导项目进展实施,推进在谈在建项目,推进项目快落地、快达效,形成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标一批,储备报批一批,积聚更多资源,积蓄更强后劲,为后发赶超提供强力支撑。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是稳中求进做好全年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展现淮阴区良好形象的发力点。着力改善营商环境,重要的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1、做好“放”的减法。在落实中央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降税减费的前提下,改进履职方式,优化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提交审批效率,降低门槛,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给企业增活力,添动力。2、做好“管”的加法。理清政府与企业的权责边界,明确权力与责任清单,依法依规管理,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突出信用监管、智能监管,让违法违规无处遁形,让营商环境天朗气清。3、做好“服”的乘法。进一步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真需求、真痛点,聚焦破解投资发展“梗阻”问题,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真正做到认识上深化,行动中提升,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四是着力加强工业运行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今后几个月,淮阴区有利于工业稳增长因素的不断增多,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立因素,仍需着力解决工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发展并解决影响工业平稳增长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根据最新考核细则,强化指标监督,细化责任,完善措施,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1155 次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