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1-01 消息来源:广东省科技厅
本月12日至15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率有关院士、专家一行60余人,来我省就“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进行调研。 1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朱小丹,省政协主席黄龙云会见了徐匡迪、周济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调研团成员。汪洋、朱小丹、黄龙云代表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对徐匡迪、周济率领院士、专家到广东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镇化”工作调研表示欢迎。省委常委、秘书长林木声,副省长许瑞生等参加了会见。 汪洋说,广东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从拼体力、拼汗水向拼知识、拼智慧的转变。广东愿意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广东调研创造最好的条件,希望院士们能够为广东经济把脉开方,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徐匡迪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变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现在又提出要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成为中国科技进步的前沿。中国工程院院士将在广东进行深入调研,用丰硕成果推动广东在改革开放中更好发挥排头兵作用。 13日上午,中国工程院赴广东专题调研座谈会在广州召开。朱小丹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徐匡迪介绍来粤调研目的。周济、朱小丹一同为22家今年建立的中国工程院广东院士工作站启动揭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出席会议。副省长刘志庚主持会议。 受汪洋书记委托,朱小丹在致辞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各位院士、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中国工程院长期以来给予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朱小丹表示,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省院签订全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协议以来,中国工程院充分发挥创新资源密集、科技成果丰硕、顶尖人才辈出的优势,不断加强对我省的智力人才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朱小丹强调,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对广东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明确把创新驱动作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强调要突出加强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衷心希望中国工程院进一步加强与我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广东将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充分运用这次考察调研成果,有力促进我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徐匡迪介绍说,在清华百年校庆时,中国工程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了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吸引了众多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参与。今年,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提出了第一批研究课题,即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淮河流域的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此次到广东调研,一是向广东学习。广东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前沿地区,是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挖掘。二是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广东如何正确处理城镇化中出现的矛盾,实现城乡统筹、共同发展以及高技术产业如何利用国内的技术优势和珠三角市场发达、资金充裕的条件实现产业化。三是研究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和经济外向依赖度最大的地区,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如何从过去主要依靠外向型经济转向依靠内需拉动。徐匡迪指出,广东见事早、行动快,较早提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衷心希望广东在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中继续发挥带头作用。 座谈会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省科学技术厅等分别介绍了广东省城镇化情况、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以及省院地合作和院士工作站有关情况。 据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介绍,近两年,广东省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设立了93家院士工作站,吸引了全国110名院士来粤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今年来,又有22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落户广东。院士工作站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遍布全省各地,覆盖了广东传统支柱产业领域及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同时,以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为核心力量,不断加强与广东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联合攻克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两年来,院士及其团队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为企业、地方或行业制定技术及产业规划115项,突破核心技术700多项,为企业培养各类科技人才2600多人。 在粤期间,调研组还将分成两组赴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清远市考察调研。 省科技厅副厅长余健、办公室、产学研处和高新处等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