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0-24 消息来源:仪征市科技局
第四批“科技镇长团”入驻仪征一年来,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项目申报、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08个,合作金额4591.2万元,实际到账340.2万元,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项目126个,立项37个,资金总额240万元,新建各类研发平台16个,柔性引进教授博士进企业139个,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突出围绕核心支柱产业,助力“汽车名城”建设 汽车制造业是仪征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名城建设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仪征城市发展走向和未来定位。科技镇长团到岗后,迅速确立了“围绕核心支柱产业,全力服务汽车名城建设”的工作重点,提出服务汽车产业“一体两翼”即以汽车制造产业为主体,以汽车科技创新、汽车文化展示为两翼,助推汽车名城腾飞的工作思路。一年来,镇长团围绕这一主题,发挥优势,主动而为,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一是主动参与汽车科技城规划编制工作。汽车科技城建设是仪征市加快汽车名城建设的重要战略,也是扬州市委、市政府赋予仪征的一项重要创新载体建设工作任务。自去年9月份起,镇长团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积极参与合肥工业大学有关汽车科技城规划讨论,牵头市有关部门先后赴奇瑞公司、悦达集团、广汽集团等汽车产业基地和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汽车专业高校广泛调研,多次赴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质监局、省机械联合会汽车分会等部门咨询论证,形成《关于仪征汽车科技城规划与建设的思考》的调研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报告提及的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在汽车科技城规划编制中得以采纳。二是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化基地建设。汽车科技城建设,重点是打造“五大平台”。而“五大平台”中,科技研发平台又是关键核心。为提升汽车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动力,从今年年初开始,科技镇长团牵头组织科技、人才部门和汽车工业园区,分赴国内多所汽车名校不断进行对接洽谈,促成仪征市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签署“仪征汽车工业园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产业化基地”的合作协议,协议资金三年1800万。根据协议,上海交通大学将利用汽车工程研究院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和技术优势,与仪征市汽车工业园及入园企业联合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实现科研成果转化,逐步形成国家级的产业化基地。目前,产业化基地协议中的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另外,科技镇长团还通过穿针引线,帮助该市经济开发区引进国内汽车电子领域的高端科研团队在园区注册成立科瑞电子公司,注册资金120万元。三是着力撬动汽车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汽车产业发展,科技研发是点睛之笔,文化创意是创新之举,只有“两翼”齐飞共振,汽车名城建设才实至名归。为做足做响仪征的汽车文化品牌,借鉴其他地区汽车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征求国内文化创意专家的意见,科技镇长团从“文化会展、技术交易、汽车交易、人才培训、主题旅游”等板块联动发展的角度,提出仪征规划建设汽车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构想,并充分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引荐省内文化科技产业领军团队——常州嬉戏族(集团)有限公司与仪征开展合作。 二、突出围绕产学研合作,助推科技人才工作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始终是镇长团一年来常抓不懈的常规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市委、市政府交付的在芍药节期间举办仪征首次产学研合作推介活动的重要任务,镇长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力推有关高校与仪征市开展战略联合,加强园区、镇与各类高校、科研院所的有效对接,确保了首次产学研活动的成功举办。在这次活动中,仪征市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东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4所高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上海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签订平台共建协议,园区、镇与相关高校、院所签订34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全市初步建立起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支撑的产学研合作网络。芍药节产学研活动的成功举办,对内起到导向作用,有力推动了面上科技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外起到推介作用,有效宣传了仪征招才引智的良好环境。 1、以科技需求为第一信号,倾力化解各类难题。入驻仪征以来,该科技镇长团将收集企业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克服自然环境陌生、人际关系不熟、企业认知不足、科技需求不旺等困难,深入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拉家长、交朋友,帮助企业排查发展中面临的困惑,寻找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产品转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问题的办法和路径,受到企业负责同志的欢迎。一年来,全团采取集体调研和团员个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走访园区、镇属企业585家,先后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省农科院等近期20多所高校院所领导、专家530余人次来仪调研考察。 2、以“一镇一校”为第一特色,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镇长团在“踩点”式技术需求摸排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点带面、逐个突破”的工作思路,以各自挂职的园区、镇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与一、两所高校的联系,寻求产学研合作的最佳契合点。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短短一年时间,相继有五个板块举办了产学研专场恳谈活动。大仪镇率先启动,举办仪征市首场校地产学研合作专场恳谈会,与合肥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紧密合作协议。真州镇、月塘镇、新集镇、开发区紧紧跟上,分别与东华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逐步形成具有仪征特色的“一镇一校”的产学研合作新格局。 3、以强化服务为第一要责,努力做好项目申报和人才引荐。帮助企业申报科技、人才项目,也是镇长团工作的重点之一。去年到岗之后,镇长团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市科技、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和第三批镇长团中富有经验的老团员为本团队员开展专门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掌握省、市有关科技、人才政策,熟悉项目申报的要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与科技局、人才办无缝对接,并肩战斗,申报省“双创”计划17名,省博士集聚计划31名,为79家企业柔性引进教授博士139名。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省高新技术产品、省科技支撑计划等省级以上各类项目132项,项目类别、涵盖领域比往年丰富扩大,省社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软科学课题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 三、突出围绕平台搭建,夯实科技人才工作基础 以产业转化基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科技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工程,是创新技术汇集源、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创新企业的增长极、知识信息的辐射点,能够有力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企业招引。特别是地方与国内外名牌高校合作建立创新平台,不仅会使高校本身的雄厚科技和人才资源向本地聚集,还会产生旗帜效应。为此,该科技镇长团始终将与重点高校搭建创新平台作为工作重心,借助高校力量,广泛开展调研,积极宣传载体平台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全市、园区、镇的产业发展定位,着力从市、镇两级层面激发积极性,布局、谋划创新平台建设。一年来,在“科技镇长团”的积极推动下,园区、镇与高校达成5个平台共建协议,金额达2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