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科技带动产业发展:聚焦如皋重点工业园区发展

发布日期:2016-10-21 消息来源:南通市科技局

严峻的经济形势是对产业转型的一次考量和倒逼,谁能在产业转型这场攻坚战中胜出,谁就能化危为机赢得可持续发展,从而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实现率先、领先。当前,我市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级造船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开放开发功能平台和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现代港口物流、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一批特色园区载体为依托,不断壮大发展三大支柱产业,提升发展四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三大新兴产业,全面放大了开发开放的内在吸引力和承载力。

  登上净高80米的熔盛重工1600吨龙门吊,极目远眺,昔日一片荒芜、人迹罕至的江滩边,如今耸立着巨人般的龙门吊机群,震撼人心。仅用了近7年时间,熔盛重工就走过了世界百年造船老厂的历程,成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海洋装备制造企业、国家级造船基地、中国民营造船企业龙头、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南通首家百亿级工业企业。尽管当前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造船行业陷入“冰河世纪”,但熔盛重工以创新实力顶住行业下行压力,成为造船业“寒冬”中的一抹暖色。

  以熔盛重工为龙头,如皋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园现已落户规模以上企业40多家,包括以森松重工、海通海工、华泰船务等10多家重点企业为代表的船舶及海工制造企业;以日本森松海油、江南重工、华泰重工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高端配套企业;以船舶交易城、格雷斯船舶配件等近20家企业为代表的船舶物流配套企业和100多家船舶服务外包公司,重点发展船舶制造及配套、海洋工程、船舶研发设计及服务外包等板块,基本形成了完整的船舶及海工制造产业链。

  作为如皋沿江开发主阵地,近年来,长江镇(如皋港区)始终坚持加快开发开放不动摇,高起点编制沿江开发总体规划,高强度整合各类要素资源,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高平台集聚基地型临港产业,高定位加快港口新城建设步伐,高要求推进口岸开放,一大批项目接踵落户,形成了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化工新材料、港口物流等现代临港型产业体系,区域经济增长极地位充分凸显。

  眼下,走马如皋港区,48公里的长江岸线上,一派繁忙,挤满了一批旗舰型、基地型、科技型大项目。

  2010年5月,无锡百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实现企业做大做强、领军行业的战略目标,在如皋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开始企业的二次创业,成为了我市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成功典范。公司总经理赵宏伟表示,通过努力,希望能在“十二五”末达到百亿产值目标。

  百川化工所在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是我市沿江地区最早建立的园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化纺原料、工程塑料、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四大产业板块,拥有以雅鹿TPA、长江天化、德源高科、宝众宝达等近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十二五”期间,园区将围绕加快形成超百亿能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目标,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日用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对苯二甲酸及下游化纺原料产业链、丙烷脱氢制丙烯及下游工程塑料产业链、脂肪醇下游日用化工品产业链。

  港口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目前,我市在长江镇(如皋港区)规划12.4平方公里,建设包括保税物流中心、货运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信息交易中心、总部经济基地及八大港口作业区在内的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园。区内建有10万吨级码头2座、3至8万吨级码头8座、5000吨至10000吨级码头43座,已落户港务集团、融达再生资源、凯茂贸易、翔威贸易、阳鸿储运等近180家物流企业,重点发展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化学品等货物品种和保税业务,年吞吐量已达5000万吨。

  如皋港投资集团总经理马玉东表示,“十二五”期间,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园将围绕建成与长三角全面接轨的“数字口岸”、“电子口岸”总体目标,大力引进总部经济及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国际物流,积极申报建设保税港区,提升全市物流总体水平,努力建成亿吨大港和苏中地区重要商贸中心。

236 次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