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广东制造+美国金融:“产业金融”放眼全球

发布日期:2016-10-21 消息来源:广东省科技厅

美国纽约曼哈顿,这个面积不到60平方公里的小岛,云集了全球最知名的金融巨头,同时也是资本的天堂——华尔街的所在地。

  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这片由河流冲积而成的肥沃土地,在过去三十多年里迅速崛起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当金融的纽带把这两片孕育奇迹的土地联结起来,世界从此不同。

  北京时间11月21日,在曼哈顿拥有125年历史的哈佛俱乐部,由广东省政府主办的“2012年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美国投资推介会”在这里举行。广东省金融办主任周高雄、佛山市副市长刘炜、南海区长郑灿儒、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等人在这里向华尔街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进行了投资推介。

  产业金融对接美国大市场

  继新加坡和日本投资推介会后,这是三年来广东金融高新区第三场海外投资推介会。然而,广东金融高新区与美国金融机构的合作却要比这早很多。

  早在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立志成为亚太金融后援基地之时,友邦保险就在这里建起自己的后援服务中心,从而拉开了美国资本与广东金融高新区合作的序幕。

  佛山市副市长刘炜在推介会上介绍说,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金融高新区已经吸引了包括IBM服务外包、中国银监会南方国际培训中心、广发行金融后援中心、友邦保险亚太后援中心、人保集团南方信息中心、法国凯捷BPO运营中心、富士通数据中心等96家项目进驻,总投资达270亿元,建筑面积达227万平方米。亚太金融后援基地初具雏形。

  随着广东乃至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历史赋予了广东金融高新区更高的使命——立足于珠三角雄厚的工业实力,积极探索金融与产业相结合的全新发展模式,致力打造成为产业金融中心。

  对于广东金融高新区从金融后台变身成为产业金融中心,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认为高新区需要完成“三步走”,并且在过去短短的五年已经走完了一步半,“下一步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发展金融后援产业和产业金融体系。”

  广东金融高新区如何才能有效发展金融后援产业和产业金融体系?刘炜认为,美国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美国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更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架构。美国的金融体制、金融发展经验以及许多著名的金融企业,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

  广东省金融办主任周高雄则认为中美两国加强金融合作有着历史的必然,“中国和美国都在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重构,中国正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美国正以新的技术革命实现‘再工业化’,这将推动资本、技术、产业在全球进行新的布局,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合作机遇。”他认为,广东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和金融大省,将成为深化与美国经济和金融合作的重要舞台。

  美国龙门财经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D argon Gate Investment Partners)董事总经理 Robert Schechter对此也表示赞同。他认为未来两国在金融上的合作将超越过去局限于双边贸易,上升到一种新的合作关系,“美国公司和美国的投资者对这样一个事实表现出兴趣,中国的消费者正在寻找具有更高价值的产品,而中国和美国公司都对建立合作或合资关系感兴趣,这样他们就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

  美国投资者的兴趣与担忧

  对于广东金融高新区打造产业金融中心的定位,与会的美国投资者表示乐观,并且对到中国和广东去投资表现出兴趣,“明年和接下来的几年,我们需要在投资方面做一些决定,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说我们什么时候能与中国合作,但这是迟早的事情。”默多克资本关系管理公司(Murdock Capital Partners)的Charles Athle Nelson向记者表示。

  他认为美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技术能力,能够帮助中国公司提升其科技水平、提升效率等,美国公司没有理由不想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和其他与会的美国投资者相比,Charles Athle Nelson算得上是一个中国通,“我第一次帮助中国公司融资大概在1993年,这家公司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家大型公司了,叫做UT斯达康。”显然,Nelson非常清楚地知道UT斯达康在中国商界的地位。

  作为一名很早就与中国结缘的美国人,Charles Athle Nelson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最棒的事情之一是中国政府开放了很多,降低了很多门槛,比如说经营一个公司可能只需要一点钱。我把中国当成朋友来看待,中国的巨大变化能让中美双方都受益。”

  虽然一直关注中国并且投资中国,但Charles Athle Nelson在中国的投资也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的时候,我们对中国公司有过很多投资,但现在我们对这些公司进行估值时发现,这些公司的增长有限。”

  对于到中国投资,Robert Schechte认为,中国制造业发达,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如果在公司治理方面更加规范、透明,那么美国的金融机构非常愿意投资这些企业,参与到中国的产业发展中来。

  他认为任何投资者,都希望能对自己要投资、要合作的公司展开调查,以便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公司。“如果这些问题能解决,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市值就能够提升到一个更合理的水平,这中间就会有巨大的投资机会。”

  ■观点

  美国金融机构向中国投资存在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其实不是我们有什么样的标准,而是我们有了清楚的标准之后,是否有条件在这些标准的引导下,充分地调查了解我们合作公司的业务情况,这需要中国公司拥有透明的会计规则。

  我认为中国吸引美国投资者的最大优势是,在美国的中国公司股票价值都很低,如果这些问题能解决,这些公司的市值就能够提升到一个更合理的水平,这中间会有巨大的投资机会。

  ——美国龙门财经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Robert Schechter

  最棒的事情之一是中国开放了很多,降低了很多门槛,比如说经营一个公司可能只需要一点钱。美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技术能力,能够帮助到中国公司提升其科技水平、提升效率等。中国希望通过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推动产业升级,美国公司没有理由不想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现在我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说什么时候能与中国合作,但这是迟早的事。

  ——美国默多克资本关系管理公司Charles Athle Nelson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描绘广东金融高新区发展“三步走”战略

  对接世界资本 回归实体经济

  ■专家观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两大层面都被动进入长期调整阶段。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后危机时期,全球性总需求低迷致使外需拉动投资疲弱,投资拉动GDP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二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过度依赖传统金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原有产业结构。正因为如此,中国面临经济和金融的结构性变革,作为中国经济金融总量第一大省,广东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重塑金融结构的要求;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客观上成为国家战略、广东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

  广东高新区需要回答两大问题:第一,有没有一种路径可以实现中国金融业从传统向现代的升级?第二,有没有一种金融体系可以有效支撑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部分脱颖而出,并成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正因为如此,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战略布局就是发展现代后援产业,推动金融业从资本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变;第二,发展产业金融以推动新型金融形式在广东萌芽,并有效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作用。

  1

  从金融后台到产业金融

  从愿景看,自2007年以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基本完成了“三步走”的战略定位。

  第一步,聚焦金融后台,走的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道路。重点把金融机构的呼叫中心、灾备中心规划设置于高新区内。

  第二步,发展金融后援产业,走的是知识智力密集型道路。重点把金融机构的培训中心、非银行类金融组织(PE、VC等创投机构、小额贷款和担保机构)聚集中心引入高新区,发展面向金融机构的服务业,逐步建立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集群。

  第三步,回归实体经济,走的是金融后援产业的前台化道路。着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构建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于产业部门的新型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

  高新区在短短五年的发展中走完了一步半,下一步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发展金融后援产业和产业金融体系。

  2

  面向银行和资本市场双重布局

  在“三步走”战略的引领下,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发展必然需要兼顾现实与趋势。

  从现实看,银行业主导型金融体系在中国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改变,面向大型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和后援产业建设仍然是高新区发展的侧重点;从发展趋势看,逐步提高直接融资在中国融资结构中的比重将是一种客观必然性。

  据此,高新区的具体布局必然实行需要面向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双层次安排。

  一是面向银行的“条线拆分”设计。针对传统型金融机构,主要采取剥离或拆分其后台条线置于高新区的布局,并以此衍生面向金融机构后台的一系列服务,初步实现金融产业链在高新区的有效延伸。

  二是面向资本市场的“信息集中”设计。信息依托于有形或无形市场,并最终形成金融产品设计和相应的定价。在诸多类金融组织落户高新区的基础上,关于投资标的和交易价格信息的集中是高新区发展的重点环节。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上的有效探索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研发部门的引进上的运作将有助于在高新区形成全国性中小成长性、科技型企业产权的交易平台,并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性金融交易核心地带。

  3

  构建面向资本全球化的金融体系

  立足于中国和广东经济金融发展的大环境,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在短短数年内发生较大改变。

  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超越美国,中国已经从资本短缺转向资金丰裕国家;另一方面,随着商品出口很难在未来继续成为经济增长引擎,服务贸易和内需将成为广东这一外向型经济地带的主攻方向。

  据此,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如何有效提供面向本土金融资源的服务平台建设和金融产品研发;二是如何有效实现在CEPA框架下中国资本在跨境区域内的有效配置。为此需要做到两点:

  一是立足本土推动储蓄和产业的有效衔接。这就需要更高素质的多样性金融研发团队进驻高新区。与此同时,引入潜在的优质客户,让丰裕的储蓄找到并投放于未来具有产业竞争力的投资标的。

  二是立足全球化推动金融服务链条的对外延伸。当前的两大金融现象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资本向中西部流动,以及中国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东南亚地区输出。与之相伴随,广东地区越来越需要构建面向资本全球化的金融体系。据此,及早建立能与国际金融市场对接的产业金融体系是高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建立和成长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的客观需要,随着高新区发展金融后援产业和产业金融战略构想在实际操作中的步步落实,有理由相信,高新区将成为中国重构自身产业和金融版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69 次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