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0-21 消息来源:南通市科技局
“十八大报告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作出全面部署,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立意深远、内涵丰富,赋予了科技工作前所未有的责任,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指导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以打好科技创新驱动主动战为着力点,务实推进‘七大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为加快建设创新型海安、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这是县科技局局长罗正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段开场白。 罗正锡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自主创新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核心位置。县科技局将扎扎实实抓好落实,把十八大精神转化为科技系统推进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把海安建设成为要素齐全、资源集聚、配置高效、协调发展、特色明显、充满活力的江苏创新创业名城。 随着访谈的深入,“七大行动计划”的路线图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 突出科技财税政策落实 着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启动实施科技政策落实行动计划,推进全县建立“一团两员”(科技政策宣讲团、科技政策辅导员和科技政策助理员)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科技政策宣传和科技政策服务,切实加强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的落实,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突出创新载体建设 着力凸现产业集聚效应 启动实施创新载体提升行动计划,以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为契机,做大做强园区内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抢占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开发区、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载体建设,为新兴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校研发分支机构入驻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加快构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促进我县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突出研发机构建设 着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启动实施研发机构建设行动计划,积极引导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三站三中心”,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企业研发机构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现全覆盖。同时,吸引和鼓励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来我县创办或者联办产业(企业)研究院、研发分支机构等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加快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科研攻关能力,拓展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渠道。力争三年内产业(企业)研究院建设覆盖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 突出科技企业培育 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 启动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加大各类科技企业培育和申报工作,全面提升企业质态,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和后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创新型企业集群,为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增力。 突出校企协同创新 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启动实施校企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明年上半年结合“523”艺术博览会,开展“千企进百校,创业在海安”双招双引和产学研对接活动,分批组织企业进入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选好项目和引进核心技术,促进更多的高新技术成果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我县集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提前介入高校院所早期研发活动,与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一起,围绕企业需求共同开展前瞻性技术研发,开发一批具有行业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战略产品;充分发挥省“科技镇长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推动企业与专家、区镇与学院、县政府与大学开展全面合作,加快构建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协同创新机制。到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企业产学研合作实现全覆盖。 突出科技金融结合 着力构建投融资保障体系 启动实施科技金融结合行动计划,更深层次推进科技金融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信用、科技担保、科技金融服务、科技金融政策保障四大体系,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突出民生科技创新 着力提升协调发展水平 启动实施科技强农惠民行动计划,强化农业技术集成与创新示范,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民生领域科技创新,显著增强科技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协调发展水平,让更多的创新科技成果惠及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