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0-21 消息来源:无锡市惠山区科技局
“更加注重成果转化,致力于把创新动力做的更足”是无锡市惠山区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科技发展目标,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进一步为惠山区科技工作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期,惠山区科技局组织全局人员认真学习区委会议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清形势,理清工作思路,并结合全区科技工作实际,求真务实,主动作为,为全力实现区委“重振雄风、再创辉煌、赢得未来”发展目标推出多项措施。2013年,科技局将进一步发挥政务平台的服务功能,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铺路搭桥,除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需求,积极搭建企业创新平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强势企业和产业品牌,推动惠山区科技工作再上新水平。 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桥,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优势铺路。突出高新技术项目培育,对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重点高新技术项目实施科技创新全过程服务,通过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重点扶持部分预期经济贡献率大的项目,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高新技术项目引进,依托全区现有的科技孵化器和已建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以及配套园区,进一步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将科技招商与政产学研结合起来,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积极争取和引进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落户惠山,引导惠山产业向“高、端、链”方向发展。突出省级创新型试点区建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搭政产学研合作之桥,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铺路。2013年,依托科技镇长团的力量,重点对全国所有高校院所的优势学科作进一步分类整理,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库和高校院所的优势学科信息库,提升企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和小分队政产学研对接的形式,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成功率;通过共建研发机构等途径,推动政产学研合作由短期合作向常态化方向发展。着力推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发挥已建的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电工所无锡分所、南航风电设计研究院等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2013年要重点推动堰桥、阳山分别与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智力资源为该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搭创新平台建设之桥,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铺路。围绕数字装备、光电、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信息该区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政产学研合作,重点打造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使之成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加速器。通过建设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公共平台,推动惠山区产业向高端攀升。2013年围绕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和规模企业研发机构实现70%建设目标要求,对具有一定技术优势、较强创新能力、具备发展潜质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按照有政产学研依托单位、有发明专利、有创新人才及团队、有新项目研发等要求,对全区企业研发机构进行摸底排队和检查考核,对建设较好的给予重点支持。重点推进江苏省无锡惠山光电科技产业园、恒生科技产业园、惠山大学科技园和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打造特色服务平台,建立特色产业联盟,着力打造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创业环境。重点在项目引进、人才培育、科技产出等方面加强引导和考核,发挥筑巢引凤的作用,使科技载体真正成为该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搭企业专利战略之桥,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铺路。积极推动企业实施专利战略,从宣传、教育和培训入手,指导、帮助和支持企业提高专利工作水平,交流和学习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先进经验,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引导基础条件好、起点高的企业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创建单位的建设,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同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建立起知识产权运行机制,将专利工作自觉融入到企业科研开发、市场营销、技术引进、对外合作等经营活动中。在保证专利申请数量的同时注重专利的质量,以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等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单位为重点,通过建立定期走访服务机制,帮助他们充分挖掘高质量的专利申请,特别是重点挖掘发明专利的申请,进一步优化专利结构,提高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促进全区专利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发挥职教园区各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动作用,鼓励学校师生科技创新,踊跃申请专利。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切实落实专利资助政策,确保专利资助资金的及时到位。同时,注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配合市知识产权局开展执法工作,加强市场监督,打击生产、流通领域假冒专利行为、专利侵权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搭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之桥,为提升人才集聚效应铺路。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引进领军人才带团队、带项目合作创业,通过本地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的嫁接,达到资本和智力的紧密结合。同时对有重大发明和重大技术创新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要加大培育和引进力度,着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此外,我们还要鼓励现有建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的科技骨干企业,通过政产学研合作等形式来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