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138个院校

2014年10月21日

南京师范大学

所在地区:江苏省-南京市
单位网址:www.njnu.edu.cn
211系统院所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共有在职教职工3234人,专任教师185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教学名师3人,国家首批“万人计划”人选3人。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7个学科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全国前十。近些年来,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第一单位),7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2014年10月21日

扬州大学

所在地区:江苏省-扬州市-扬州经开区
单位网址:http://www.yzu.edu.cn/
其他高校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30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9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1000多人。现设有27学院,112个本科专业,涵盖12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3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多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200多人。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硕士专业学位14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5个,省重点序列学科1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学校整体学科水平和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4亿多元。“九五”以来,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先后与38个国家(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2014年10月21日

苏州大学

所在地区:江苏省-苏州市
单位网址:www.suda.edu.cn
211系统院所
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立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目前,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

2014年10月21日

南通大学

所在地区:江苏省-南通市
单位网址:www.ntu.edu.cn
其他高校
南通大学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等,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长效机制。学校设有9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博士、硕士生导师700余人,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首届江海杰出英才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杰出人才。2011-2013年,学校共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35项,在SCI、EI、CPCI-S上收录及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74个,科研经费总额21668万元。

2014年10月20日

盐城师范学院

所在地区:江苏省-盐城市
单位网址:http://www.yctc.edu.cn/
其他高校
盐城师范学院创建于1958年。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训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重点专业(类)7个,省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0个,是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是省教育厅指定的驻盐城市高校教学联合体牵头单位。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哲社研究基地1个、省级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技术转移中心1个。近三年来,荣获包括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多项高层次奖励。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杰出人才。多年来,学校坚持打好“师范、沿海、老区”三张牌,以服务为己任,以贡献促发展,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强化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办学水平。

2014年10月17日

江苏理工学院

所在地区:江苏省-常州市
单位网址:http://www.jstu.edu.cn/
其他高校
江苏理工学院(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坐落在江南历史文化古城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创建于1984年,是以工为主,理、经、管、艺、教、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目前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学科(培育点)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有省工程中心、省工程技术中心、省重点建设实验室5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1个,常州市高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州市工程技术中心6个以及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多家。在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智能测控技术、污水处理、材料成形、纺织机械设计、物联网应用、网络及信息安全等领域拥有国内领先技术。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承担横向科研课题30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超亿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多项,获得发明专利110多件,实用新型174件,外观170件,软件著作权180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0多篇,其中被SCI和EI等国际检索收录700多篇。

2014年09月25日

盐城工学院

所在地区:江苏省-盐城市
单位网址:http://www.ycit.cn
其他高校
盐城工学院创建于1958年,围绕建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农、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类);学校主动适应江苏沿海开发、建材行业和地方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拥有4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建有“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产品快速设计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技术转移转化中心,3个校级科技服务平台。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61项;获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9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总数列全省高校第三位;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5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4件。

2014年09月18日

江苏师范大学

所在地区:江苏省-徐州市
单位网址:http://www.xznu.edu.cn/
其他院所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高校,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学校设有21个专业学院,80个本科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教、艺等11个门类。学校拥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6个,分别为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智慧教育与卓越教师,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培育),拥有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9个,分别为数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史、世界史、化学、生态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拥有一级硕士点学科13个,分别为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地理学、机械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音乐与舞蹈、美术学、设计学。近三年来学校高级别科研项目稳步增长,科研项目总数达9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0000万元,校企联盟协议数近100个。

2014年09月11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

所在地区: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单位网址:http://ttc.njucm.edu.cn/
其他高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单位。建校初期,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培养并诞生了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为新中国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中国中医文献检索中心分中心,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2014年09月11日

常州大学

所在地区:江苏省-常州市
单位网址:http://www.cczu.edu.cn/
其他高校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始建于1978年,原名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是一所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创办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84年实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机制,1992年正式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起,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常州大学。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共建常州大学协议。历经三十六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成为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的普通高等院校。

2023年05月04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

所在地区: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
单位网址:www.ustcsz.edu.cn
其他院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苏州高研院”)前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共建,是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最早入驻的高校之一。2020年6月,为积极响应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国科大与苏州市政府签约,在原苏州研究院基础上共建苏州高研院。高研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中国科大和苏州市领导作为理事成员定期参加会议,校地双方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为引领,以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目标,建设苏州高研院。双方共同致力于将苏州高研院打造成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特色、世界一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为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苏州高研院将深化办学内涵,利用地方产业政策和地域优势, 吸引海内外高水平人才,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针对性地为地方培养一批多层次、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构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苏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一体化综合体。在学科、师资和人才培养方面,2007年和2011年,中国科大先后与苏州市政府在苏州研究院内共建软件学院和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建院以来累计培养研究生超过7000人。未来5年,苏州高研院将引进400名高水平人才,包括从全球引进60-100名杰青、长江学者、优青等优秀人才。苏州高等研究院将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结合苏州及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若干新兴学科领域,首期设置生物医学工程、先进材料、数据智能和管理商科等四个方向。在科学研究方面,苏州高研院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按照科教融合、协同发展的理念,融合中科院在苏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等科研和产业机构全方位合作,建设一流科研平台体系。高研院将按照学科、平台、团队、项目、成果及成果转化一体化思路,统筹分步开展各项工作。

2022年01月25日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所在地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单位网址:http://www.niam.com.cn/
中国农科院系统院所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前身是1934年中央农业实验所时期成立的病虫机械实验室,1957年独立建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九大学科群中农业工程学科群的主要依托单位之一,是农业工程科研领域国家级研究所。建所前后发明的具有世界里程碑意义的水稻插秧机、机动喷雾机代表了当时我国农业机械研制的先进水平。经过80年的建设,研究所现占地382亩,在职职工260人,其中研究员30余人、副研究员65人。设有穗粒类收获机械、种植机械、茎秆类收获机械、生物质转化利用装备、绿色耕作与土下果实收获机械化、主要粮经作物初加工装备、植保机械、农业机械化技术系统优化与评价、主要作物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果蔬茶类收获机械、特色农产品干制与加工装备等多个科研创新团队。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南方种子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植保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械工业耕作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挂靠研究所建设。编辑出版《中国农机化学报》《农业装备与开发》《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与《中国农机化年鉴》。建所以来,共获得各类科研成果1300多项,各类科技奖励160多项,其中国家、部、省级奖励120多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千余项。研究所与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科研机构、大学有技术交往,在农业工程技术领域享有较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