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线上对接平台

-
我要发布

顾国庆

所在单位:盐城工学院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光学三维成像测量;激光无损检测;光测实验固体力学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其他
长期从事工程结构材料测试与分析的先进光学测量方法、技术及应用研究,逐步发展了三维数字散斑干涉测量技术、数字全息成像三维测量技术以及激光散斑复合无损检测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在承载结构关键节点微变形三维测量、复合材料内部缺陷或损伤的定量无损检测及评价中。主持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光学测量领域Optics and Laser Technology、Applied Optics和Optical Engineering以及无损检测领域NDT&E Internationa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累计发表/录用SCI论文15篇,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件。
了解更多

王超

所在单位:淮阴工学院
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半导体激光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
申请人近年来一直从事激光器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对半导体激光谐振腔中的光学过程较为了解。在光学仿真和软件设计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经在国外知名SCI期刊上发表了2篇学术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1篇中文文章。2019年至今任职于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光电系教学科研岗位,主要讲授的课程有:激光原理及应用、光谱技术、光纤通信。
了解更多

沈康

所在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职称: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MOF, COF, 定制合成
服务产业领域: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
2016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有丰富的有机合成经验,擅长材料的单晶培养,擅长解析各类材料,例如OLED材料,化工产品添加剂,药物晶型等。2017年加入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目前已发表论文20余篇。
了解更多

熊永莲

所在单位:盐城工学院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新能源电池产品及材料、工艺开发研究
服务产业领域:能源环保;新材料;双碳技术
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及二次电池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研究领域包括高功率和高比能量电极材料及电池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具有丰富的材料和产品研发经验。在天津力神电池工作8年期间,每季度向全研发中心(公司)作Benchmark 报告,参与公司 12.5 圆柱功率型电池及产业化技术项目顶层设计, 建立石墨负极材料平台库,完善检测和分析方法。开发高比能量硅负极体系电池和高功率电池研发平台,作为技术骨干加入G公司眼镜电池(高电压硅负极电池)开发小组, 针对冷启动,HEV 等应用进行锰酸锂和三元功率型电池体系平台研究和开发,开发了公司第一款钛酸锂,硬碳和软碳功率型电池,开发的启动电池在 2010 年,2012 年年底在漠河成功启动。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包括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青年基金项目,工信部预研项目和国家工信部探索项目,并重点参加完成863项目1项,目前在研横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在专业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大会演讲报告4次,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
了解更多

李保亮

所在单位:淮阴工学院
职称: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泥混凝土
服务产业领域:能源环保;新材料;其他
李保亮,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市质量检测中心科技副总。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进入淮阴工学院后主持横向课题2项,参与省333工程人才项目1项,参编标准1部;主要荣誉:曾获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安监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淮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1作发表SCI/EI论文9篇
了解更多

周红标

所在单位:淮阴工学院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
服务产业领域:装备制造;能源环保;现代农业
周红标(1980-),男,扬州高邮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复杂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课题的研究。主持市级工业项目2项,参与国家星火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2项、市厅级项目7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篇。
了解更多

孙杰

所在单位:常州工学院
职称: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钢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及新材料性能计算
服务产业领域:装备制造;能源环保;新材料
承担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江苏省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等多项省级项目,已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了解更多

李宁

所在单位:常州大学
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
服务产业领域:装备制造;新材料;其他
李宁,工学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目前入职常州大学,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一直以来主要从事元素有机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1)环保型高性能树脂(涂层、胶粘剂、膜材料);(2)高分子材料的智能化与仿生、(3)阻燃材料(4)耐高温材料。研究工作先后发表SCI期刊文章15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主持或参与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军品配套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等课题若干项。教学方面,主讲《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材料仪器分析》等课程,致力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深受同学喜爱。曾获常州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大赛” 三等奖。
了解更多

孙小兵

所在单位:扬州大学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智能化软件工程、软件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
研究兴趣包括软件数据分析学、软件智能化开发与维护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计划”项目;获江苏省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奖等。成果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扬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等;所指导学生获江苏省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2个。参与发起并组织了缺陷智能化修复国际研讨会IBF;作为客座编辑参与组织了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的缺陷修复专刊;TSE、EMSE、TRel、IEEE CIM、STVR、IST、JSS、软件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先后在STVR、JSS、IST、SCIS、软件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以及ICSE、ASE、ICSME、SANER、ICPC等国际会议上录用和发表论文80余篇;翻译出版专著《软件数据分析的科学与艺术》;发明专利授权20余件。
了解更多

徐兴

所在单位:江苏大学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车辆底盘部件及系统集成、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自动驾驶控制
服务产业领域:装备制造
长期从事车辆动力学控制、底盘电动化零部件设计、自动驾驶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等20多个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42篇;授权发明专利27件;获部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4年入选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十一批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人选(A类),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19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了解更多

杨瑞洪

所在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服务产业领域:能源环保

杨伟博

所在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结构健康监测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
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完成博士后工作后,一直从事基于粒子滤波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研究,并成功实现了飞行器疲劳与混凝土冻融的寿命预测。迄今为止主持3项项目,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和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并已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已发表SCI/EI检索论文二十余篇,申请专利若干项。目前担任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