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线上对接平台

-
我要发布

曹发斌

所在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冶金固废材料化利用
服务产业领域:能源环保;新材料
安徽省科技厅“冶金减排与环境保护”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安徽省教育厅“冶金减排与三废清洁高效利用”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2010年1月获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稀土掺杂红色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获东北大学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奖和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现在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稀土发光理论及低品位矿直接材料化的应用理论和技术开发。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SCI收录20多篇,累计影响因子近40、他引200多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已授权3项),主持及完成多项省级或国家级课题。
了解更多

武杏荣

所在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冶金工程材料、固废资源化利用
服务产业领域:能源环保;新材料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冶金工程材料、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相关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作为第二参与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以及国家科技部863项目1项、973预研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了解更多

赵钱

所在单位:淮阴工学院
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车辆工程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
主持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的项目:1.淮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HAB201706 汽车动力电池衰减机理及健康状态预测研究 5万元 2017/06-2020/12 主持人 已结题2. 横向课题 基于互联网仓储管理系统开发 2020/10-2021/10 50万 主持 已结题3.基于交通安全驾驶人适应性驾驶检测系统研究 50万 2021/5-2023/5主持 在研发表的论文1.Research on medium-sized coaches power device matching simulation 2012.4/CECNet 2012 第一作者 EI检索 号:201224151040852.Study on the temperature and speed test system 2012.8/ICMSMA2012 第一作者 EI检索号:201250157928843.HaobinJiang1,XijiaChen1,YifuLiu1,QianZhao1,HuanhuanLi2,BiaoChen1, Onlinestate-of-charge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gas-liquid dynamics model for Li(NiMnCo)O2 battery, Energies 2020.8SCI刊源申请及授权专利 1.赵钱, 江浩斌, 栗欢欢, 陈彪. 一种基于威布尔分布的串联电池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2017. 公开号:CN 108 445398 A(发明专利)已授权 (发明专利)2.李敖雪, 江浩斌, 马世典, 菜骏宇,赵钱. 基于汽车风速的高速公路风力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2016. 已授权(发明专利)3. 赵钱, 江浩斌, 栗欢欢, 陈彪. 一种串联动力电池组电量均衡控制方法, 2018. 公开号:CN1096 77298 A(发明专利)实质审查中4.赵钱, 江浩斌, 栗欢欢, 陈彪. 一种汽车和供暖与动力电池加热系统及方法, 2018. 公开号:CN109638386 A 已授权(发明专利)
了解更多

谢方伟

所在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流体传动与控制、机电液系统集成、智能装备
服务产业领域:装备制造;能源环保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煤基低碳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和特别资助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军民融合重点示范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重点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重大项目培育专项)和企业科技攻关项目30多项。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其中1篇论文荣获2019年度Emerald高度赞扬论文奖(Highly Commended Award)。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其中5件转让给企业实施应用。研究成果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R1、R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R1)。
了解更多

姬保卫

所在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职称: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电子信息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其他

刘万辉

所在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材料
服务产业领域:装备制造;能源环保;新材料;其他
材料加工工艺优化;材料性能分析和检测;设备装置改进;产学研对接;资源再利用;
了解更多

巩思园

所在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职称: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1、微震监测系统软、硬件开发与应用;2、矿震信号自动定位与语言报警;3、双源震动波CT反演技术;4、冲击地压机理研究;5、冲击地压远程监测与多参量预警方法。
服务产业领域:能源环保;其他
中国矿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波兰矿山研究总院访问学者,江苏省科技企业副总称号。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国家授权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纵向项目。
了解更多

曹安业

所在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冲击地压、采矿地球物理学
服务产业领域:能源环保;其他
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煤矿开采冲击地压、矿震等动力灾害震源孕育机制与震动效应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提出了冲击地压动静载叠加诱冲机理,研究了冲击地压微震监测台网的优化布置原理、矿震位移波场和能量辐射特征、矿震震源孕育机制的矩张量反演原理、采动煤岩冲击破裂的微震/声发射特征及震动效应、矿震震动波CT成像技术原理和工程应用实践。同时,建立了冲击地压的风险判识与多参量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及冲击地压灾害的区域防范、局部解危与冲击巷道支护技术体系等。研究成果为准确监测煤矿 冲击地压危险和有效指导灾害防治提供基本理论和技术支撑。 一、科技奖励:1.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9,2/13;2.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2/15;3.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1/9;4.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2/11;5.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1/9;2018,2/9;6.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8/11。二、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01-2020/12,72万,主持;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6/07-2019/06,38万,主持;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07-2020/06,10万,主持;4.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子课题,2020/01-2022/12,23万,主持;5.主持近100项企业创新课题,合同经费5000余万。三、论文及著作:1.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2016,一区,第一作者;2.Safety Science.2019,一区,第一作者;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8,一区,第一作者;4.采动煤岩冲击破裂孕育机制与震动效应,2016,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2;5.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EI论文7篇,出版、合著专著6部。四、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0项(第一4项,含国际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5项(第一10项)。五、其他:担任《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EI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煤炭学报》(EI期刊)科学编辑、江苏省科技副总、中国煤炭学会科学传播专家。
了解更多

丁飞

所在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物联网与信息系统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
丁飞,工学博士,博士后,物联网学院副教授,智慧物联网创新中心主任,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资助对象,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曾多次荣获学校“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大学生科技节“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物联网与移动通信、信息系统与智能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已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课题、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智慧江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江苏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江苏省信息化试点工程、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项目10多项,并负责完成企业创新项目近20项,其中研发超百万用户物联网信息系统1项。项目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项。负责或参与完成ITU-T提案1项、企业技术规范17项。
了解更多

丁建飞

所在单位:盐城工学院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催化材料及精细化学品制备
服务产业领域:能源环保;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
丁建飞,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日用化学工业》、《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编委。2009年12月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0年3月来盐城工学院参加工作;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南京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香港科技大学进行访学;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进行访学。主要研究方向和兴趣:多孔纳米催化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及应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盐城工学院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各一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件。主讲《化工原理》、《工业催化》和《表面活性剂化学》等课程,发表相关教研教改论文四篇,作为副主编参编《化学与社会》、《分析化学及实验》教材两部。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获得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两项;获得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人才项目一项。
了解更多

南京林业大学

所在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农林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环保;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其他

侯贵华

所在单位:盐城工学院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低碳水泥,固废资源化
服务产业领域:新材料
主要从事节能低排放新型水泥、固废资源化、光催化材料、相变储能材料等方面研究。参与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5项,主持省级科技项目12项,8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盐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 100余篇,在水泥及混凝土国际顶级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和Cement and Building Materials发表了有关低碳建筑材料的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18件,其中美国授权发明专利1件。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