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线上对接平台

-
我要发布

成嘉佩

所在单位:西交利物浦大学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边缘人工智能和计算、多模式信息处理、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物联网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
专注于:<br />1. 研究和开发将人工智能分部署至边缘位置的工业解决方案,以降低网络成本、提高性能及部署速度、并为企业提供安全连接;<br />2. 通过对人工智能模型进行操作更新,使用集成数据、模型和开发通道来提供一致的商业价值,从而提高行业和企业效率;<br />3. 研发嵌入式智能解决方案,作为工业开发处理器或深度神经网络芯片的关键使能技术,这些芯片具有在低功耗设备上运行人工智能的能力。<br /><br /><br />专业资格及头衔:<br />IEEE 高级会员<br />IEEE ACCESS副主编
了解更多

Md Maruf Hasan

所在单位:西交利物浦大学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灾害管理、国家安全、教育科技等智能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
专注于:<br />1.气候智能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应用于精准农业、智慧城市和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基于物联网和机器学习的云端或边缘计算解决方案)<br />2.适应性和个性化教育(电子学习、数字图书馆和开放获取等)<br />3.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威胁建模和分析、家庭和儿童安全)<br /><br /><br />专业资格及头衔:<br />认证信息系统安全专家 (CISSP)<br />PRINCE2、COBIT 、 ITIL 认证专家<br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专业会员<br />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联盟(ISC)²成员
了解更多

Shaheen Khatoon

所在单位:西交利物浦大学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专注于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模型和计算框架,从 TB 级数据中获得洞察力和测量结果。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
研究工作包括:利用计算机视觉、图像/视频处理和自然语言处理,为特定领域应用开发基于 AI/ML 的教学、算法和工具。<br /><br /><br />应用包括: <br />1. 测试和训练特定领域的AI系统进行异常检测以发现异常模式、降低风险<br />2. 聚合来自多个渠道的数据(文本和图像)并对情绪、摘要以及其他相关方面进行分析,以减少手动操作和多重工作流<br />3. 用于医疗健康、精准农业和智慧城市的预测系统<br /><br /><br />专业资格及头衔:<br />项目管理学会高级会员<br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会员
了解更多

王蓬勃

所在单位:苏州大学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特种机器人,农业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机器视觉
服务产业领域:装备制造;现代农业
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机器视觉、农业人工智能、微纳传感器系统方向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基金项目等;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设施与园艺分会委员,江苏省农机工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江苏省双创人才(双创博士),江苏省农机工业协会科技发明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了解更多

夏正新

所在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职称: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
主持并完成校级科研课题《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的研究》,有效利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既节约了纸张和大量人力物力,又能规范化考试形式和流程,同时便于成绩的统计分析,目前该课题已于2013年4月结题。<br />在《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特征选择模型,该方法首先通过基于相对文档-特征词频率差异的特征选择方法,生成正负相关的候选特征集合;再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快速选择最好的特征子集,提高了垃圾邮件分类的效果。<br />获批的国家发明专利《在线图像数据处理方法》(专利号:ZL 2014 1 0381571.4)用于识别图像中的特征,包括视觉扫描、中心外围差运算、灰度显著图获取、注视点搜索、重点区域确定;该发明采取递进式训练将重点区域的像素灰度信号直接通过已训练的网络层次模型,获取重点特征区域的本质特征直接进行识别。<br />主持研发的《病理学数码仿真实验室平台》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7SR615539),病理学数码仿真实验室平台包含流媒体学习与管理、病理学数字切片识读与管理以及数字切片考核等模块,采用了网络通信与安全认证技术、流媒体技术以及图形图像等技术,该平台获国家版权软件著作权。<br /> 获批的发明专利已成功应用于构建继续教育学院的报名系统,服务于全国13个函授站与办学点招生工作,同时该专利应用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由于将X线、CT、MR等影像数据进行在线提取处理,实现了从问诊、体格检查、心电检查到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模拟诊断的一体化的临床思维训练。该发明为初入医门者构筑临床理论与诊疗实践相连接的桥梁和快速通道,帮助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确立基本的诊疗思维能力,学习并掌握诊疗各科常见病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医疗实践水平和医疗质量、缩短医生成才的时间,还有助于他们顺利通过有关的技能考核。获国家级版权局软件著作权的病理学数码仿真实验室平台被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采用,应用于构建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室,并与该校的Elearning课程相融合,成为形态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访问量达12万余人次。目前该专利技术已被南京易迪优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转为临床思维训练系统、病理学数码仿真平台等产品,在全国销售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了解更多

张载龙

所在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职称:研究员
研究方向:无线感知识别、自组网技术;自然资源
服务产业领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其他
天津大学无线电技术工学学士、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硕士、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智能交通工程专业访问学者;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信息网络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通信与网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员,江苏省电子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江苏省委员会科教专委会委员,民建南邮支部副主委。多年来一直在从事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物联网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主要人员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项、科技支撑(工业)2项、高技术研究1项、科技招标1项、国际合作1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2项,主持ZTE等项目7项,参加企业、公司软硬件产品的研发项目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EI索引1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获得1项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二等奖。主讲研究生专业课《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通信网络的移动性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以及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物联网感知技术及其应用》和《无线定位技术》,目前正在主持编著《感知识别技术与应用》专业教材。具有丰富的科研攻关、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拓展经验,注重产学研结合,从事过多项软硬件实际产品的研发工作:1988~1996年从事扫频仪、频谱仪、GSM中继站等硬件产品的研发;1996~2001年从事南京炼油厂CIMS系统,山西太原、江苏连云港、徐州、宿迁等地区的“电信业务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的研发;2011年主持分析设计了南京众彩物流公司智慧物流方案。作为主要人员参与智慧海南国际旅游岛2011~2020 年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智慧旅游岛”工程总体建设方案)、沈阳市数字大东软件电子政务平台五年建设方案等项目的分析和设计。
了解更多

刘记立

所在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先进材料及其结构设计开发
服务产业领域:装备制造;新材料;其他
2009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201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谢建新院士,获校优秀博士论文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担任新材料力学理论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研究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材料多尺度力学行为、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控制和多场耦合数值模拟仿真研究。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2项,主持军工横向和其他横纵向项目近10项;已与中船重工719研究所、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丹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研究。在材料、力学、土木等学科领域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是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会员,担任10余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和全国硕博论文评审专家。
了解更多

赵争强

所在单位:淮阴工学院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用户体验与服务设计;设计相关领域
服务产业领域: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其他
能积极为企业解决产品设计及相关领域技术问题,挖掘潜在产品市场,提供设计服务及解决方案;深入与企业合作,主持企业委托项目14项;以核心成员参与企业委托项目3项;专利授权近40项,其中实用新型4项,4项发明专利正在获批中;6项专利成果完成技术转让;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30篇,包括EI论文、核心论文,C刊论文与作品等;。长期积极与多家企业联系合作,建设多个校企实习基地。 完成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教研教改论文3篇; 主持完成市厅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市厅级课题1项; 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获国青杯第四届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智创淮安”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指导学生各种专业竞赛获奖多项,其中省赛三等奖3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
了解更多

赵艳梅

所在单位:淮阴工学院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工业产品设计
服务产业领域:其他

万晓峰

所在单位:南通大学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机械工程/材料加工工程
服务产业领域:装备制造;新材料
万晓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2010年获东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6月入职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至今,2018-2019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工程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油气管道冲蚀磨损的试验与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金属强化与功能化;功能与结构涂层,具体包括:开展基于增材修复技术的零部件表面再制造与材料固相连接技术应用研究1)以合金涂层工艺优化和涂层摩擦学为研究内容,选择典型金属复合物涂层为主要研究对象,为耐磨、防腐等结构与功能涂层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2)以零部件延寿和高可靠性服役为目标,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冷(热)喷涂、化学热处理等表面防护技术及涂层制造工艺,赋予零件耐高温、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等性能;3)金属材料焊接工艺,涉及核电建造与维护、船舶焊接、深海工程等领域的焊接冶金机理、焊接过程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镁及镁合金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2006BAE04B07),协助承担完成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高性能镁合金研究与产业化”(BA200500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工程镁合金关键技术基础”(BK2004208)。主持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 项,主持完成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1 项,主持及参与完成南通市应用研究计划项目 3 项。在包括 Mat. Sci. Eng. A, T. Nonferr. Metal. Soc.和金属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 SCI/EI 收录学术论文 2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
了解更多

李鑫

所在单位:淮阴工学院
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数字融合设计、展示设计
服务产业领域:其他
科研能力、成绩与成果:对地方文创产业发展关注较早,与事企业单位联系密切,在公共空间设计、展陈设计等方面的项目积累较有影响力,同时能够搭建涵盖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等方向的专业团队,综合实践能力突出。主持教育厅项目1项,发表论文10篇(CSSCI1篇),获省级奖励3项,完成社会服务项目20余项,到账经费100余万元。
了解更多

申星梅

所在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冶金固废资源化
服务产业领域:能源环保;新材料;双碳技术
长期从事冶金固废高效材料化利用、冶金工程材料的相关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5项,参与多项企业横向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1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安徽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1项。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