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
26767项成果

2015年07月17日

激光—氩弧复合热源焊接装备

成果编号:10962
装备制造 新材料
该成套设备是在国家“十五”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和中美国际合作项目基础上研发出的新型激光加工装备。将激光束与氩弧有机复合形成激光—氩弧复合热源,克服激光焊接、氩弧焊接缺点。传统激光焊接焊接速度高但焊缝搭桥能力有限,而氩弧焊接虽具有良好搭桥能力,但无法实现高速焊接。激光—氩弧热源复合焊接将激光焊与氩弧焊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点,且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性能,实现“ 1+1〉2 ”的效果。本单位开发出激光—氩弧复合热源焊接系统,成本低,现场适用性强。采用这种专用焊接设备可以实现一键式控制,大大简化了焊接参数的调节,焊接系统中有专门软件及焊接参数的数据库,满足现场生产要求。

2015年07月17日

氢气回收膜系统应用

成果编号:10960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混合物通过高分子膜时,由于各种气体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的不同,导致不同气体在膜中相对渗透速率有差异。在驱动力——膜两侧压力差作用下,渗透速率相对快的气体,如水蒸汽、氢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优先透过膜而被富集;而渗透速率相对较慢的气体,如甲烷、氮气、一氧化碳等气体则在膜的滞流侧被富集,从而达到混合气体分离之目的。 利用膜的这种分离特性,(氢气的透过速率通常比甲烷、氮气等气体快几十倍),可以将炼厂气、合成氨放空气、甲醇驰放气中的氢气浓缩回收。
电子信息 新材料
我国有机光电子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黄维院士,率领团队从9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有机半导体的研究,先后研发出多种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光材料,为商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主研发的深蓝荧光芴基材料,器件外量子效率可达10.7%,色坐标CIE为(0.15,0.09),与国际上由Idemitsu开发得的最好蓝光材料相媲美。研发的深蓝光材料DSFX-Py大幅度地提高了有机电致蓝光材料的热学、电学和光谱稳定性。

2015年07月17日

减反膜、光电子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成果编号:10943
能源环保 新材料
本发明为减反膜、光电子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可开展的技术应用为III-V电池或薄膜电池
新材料
本发明为基于铁电薄膜的太赫兹调制器及其制作方法,其技术应用为太赫兹光源和高灵敏度探测器,属于微纳制造领域

2015年07月17日

具有杀菌功能的SiO2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成果编号:10941
新材料
所获复合气凝胶具有纳米多孔结构,并具有较为理想的密度、热导率、比表面积等,在满足隔热保温性能的同时,还具有导电、抗微生物、杀菌和空气净化功能。

2015年07月17日

保温隔热涂料

成果编号:10940
新材料
本发明的保温隔热涂料不含石棉等有害纤维材料,运输和施工方便,不需要切割而且可以很容易的控制隔热材料的厚度,可以自由选择最优化的施工方案。

2015年07月17日

掺杂氧化石墨烯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及应用

成果编号:10938
生物技术与医药
纳米纤维直径分布在十几纳米到几微米之间,与细胞外基质中胶原蛋白纤维相似,并且本发明的支架材料具有多孔、高比表面积和模拟细胞外基质的拓扑学结构,能为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并能显著促进干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
生物技术与医药
该复合物制备超小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的方法简单,成本低,产率高,得到的超小氧化石墨烯粒径均一,为3-5nm,稳定性好。

2015年07月17日

大功率LED微槽群复合相变冷却技术

成果编号:10926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本项目基于微槽群复合相变技术,针对LED芯片存在的散热瓶颈问题,经过近十年的研发,已经掌握和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的高功率、低热阻封装工艺核心技术,并已突破LED散热器批量化生产的关键工艺,有效解决了照明产业化急需的一些关键和共性技术,可使芯片温度由当前的80℃以上降低到55℃以下,在相同照度下,采用微槽群复合相变LED灯冷却器的LED灯可以比其他LED灯产品进一步节电10%、节材40%以上。

2015年07月17日

GA抗胃溃疡胃漂浮片的创制研究

成果编号:10923
生物技术与医药
胃溃疡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并发症多,愈合较慢,且复发率较高,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总的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20%。 目前,抗胃溃疡药物临床主要有:酸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幽门螺杆菌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中药复方制剂、胃动力药等。临床在治疗胃溃疡时多联合用药,但联合用药费用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易复发。 GA抗胃溃疡漂浮片是一种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制剂,多种药理模型研究显示,对胃溃疡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与奥美拉唑的作用相当,优于胃康灵,并且表现出很好的溃疡修复功能和防复发的作用。

2015年07月17日

YHG抗类风湿软胶囊的创制研究

成果编号:10922
生物技术与医药
类风关(RA)是病因不明、慢性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易浸蚀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四肢小关节,不能自如活动甚至伤残卧床,且尚无治愈该病的药物,类风关又称“不死的癌症,活着的僵尸” 目前,抗类风湿药物临床主要有:1.非甾体类药:一线药,不良明显,不防止组织损伤、关节破坏和畸形;2.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长期使用且毒副作用大;3.糖皮质激素:与一、二线药物合用,长期大量毒副作用;4.生物药:新药,临床疗效良好,但价格昂贵(如英夫利西6600元/100mg)、静脉注射,依从性差,经济负担重,我国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5.植物药:雷公藤多苷片:对生殖系统影响较大,有皮疹,肝肾损害等;青藤碱: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少数白细胞减少;白芍总苷(帕夫林):大便次数增多,轻度腹痛等;6.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安全、低成本等优势,因此,开发有效成分明确、质量可控、安全高效、成本低的新药有意义。 YHG抗类风湿软胶囊是一种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制剂,多种药理模型研究显示,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优于帕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