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
26767项成果

2015年08月01日

高品质不锈钢冶炼工艺及品种开发

成果编号:12424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高品质不锈钢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的材料保障,加压电渣重熔工艺是制备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压电渣重熔装备和工艺的开发,成功开发出P900N、P900Mo、P2000、Cronidur30、M303和M340等系列新品种,在火电、航空航天、高档模具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超级不锈钢成分优化设计、冶炼和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成功开发系列超级铁素体、超级奥氏体和超级双相不锈钢新品种。

2015年08月01日

导电结晶器电渣重熔制备空心钢锭技术

成果编号:12423
装备制造 新材料
电渣重熔空心钢锭技术为厚壁大型管坯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并继承了电渣冶金和连铸的优点,是一种高质量、高效、节能的生产技术。该技术制备的空心钢锭具有表面质量好、内部质量高、减少后续加工工序提高钢锭成材率,尤其可减少大型厚壁易偏析钢种管坯的径向偏析。将对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低成本的高端特殊钢桶形件和管坯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08月01日

高质量镁合金锭坯与镁合金板带材

成果编号:12422
新材料
镁合金加工的关键是首先获得洁净、均质、细化的锭坯。本项目采用新型组合净化技术,施加低频电磁场或施加低频电磁场与超声组合外场的DC铸造技术,可以制备低杂质和氢含量、晶粒尺寸细小、合金元素分布均匀的各类镁合金的圆锭坯和板坯。 镁合金板带材是技术含量最高、附加值高的产品。而带式生产法是最经济的生产方式。本项目发明了低温大压下方法,和热卷轧制方法,是目前最经济的生产方法。

2015年08月01日

能源路由器核心设备研发

成果编号:12421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本项目研究的能源路由器主要可以实现多种电能的变换,包括电压等级的变换及交直流变换;能够为各种交直流发电设备、负载及储能设备提供即插即用接口;通过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实现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变换和能量传递。该设备不仅有变换电压、传递能量的作用,而且兼具限制故障电流、无功功率补偿、改善电能质量以及为各种设备提供标准化接口等多种功能。并且,该装置可将分布式电源从各能源终端并入电网,使得能量转换形式更加多样化,从根本上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

2015年08月01日

能源互联网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研发

成果编号:12420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能源互联网较智能电网、区域能源系统,能更好地实现了能源综合优化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纵观国内外能源互联网研究现状,可将能源互联网分为三类:全球能源互联网、广义能源互联网与狭义能源互联网。本项目针对狭义能源互联网这一领域,拟通过基于狭义能源互联网控制框架的核心设备研发,网络态势感知策略等,实现狭义能源互联网的优化控制,在保证整体网络中能源最大利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碳排量,为能源互联网奠定安全与可靠性保障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2015年08月01日

抗菌钛合金及相关器械开发

成果编号:12419
新材料 其他
本成果涉及一种具有强抗菌性能的钛合金材料,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高档厨具,以及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的钛合金器械。具有对大肠杆菌、金葡菌等常见细菌99.9%的杀灭效果,可以显著地减少由于细菌粘附造成的细菌传播、炎症和感染,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和寿命。表面的清洗刮擦对器械的抗菌性能没有影响,后续的加工处理也不对材料的抗菌性能产生影响。

2015年08月01日

避免套圈磨削支撑痕装置

成果编号:12417
装备制造
该成果是关于轴承套圈磨削加工采用电磁无心夹具,普遍会在套圈外圆面产生明显可见的暗黑色的“支撑痕”,使套圈外观很不好看,影响轴承产品品质,影响轴承产品销售和生产成本。支撑痕问题是轴承生产企业一直关心而又无奈的老问题。现在有不少厂家不得已在加工的最后增加一道工序——再磨削一遍外圆或最终精研外圆,影响了轴承质量(可能会改变套圈外圆基准面的位置、尺寸超差等)、占用了人力物力、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际应用时仅在磨削用电磁无心夹具的径向支撑上采用所研发的装置,基本不改变现有加工工艺布局,仍按原有的加工方式进行即可以避免产生支撑痕,经济投入很小。

2015年08月01日

高减比准双曲面齿轮及精密驱动技术

成果编号:12411
装备制造
大减速比准双曲面齿轮齿数比可达1:200,一级传动可以替代3级以上普通类型齿轮传动,为机械传动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提供了重要手段。且在大齿数比时仍能保持较高的传动效率。大小轮可采用硬化磨齿工艺制造。故在精密分度、数控机床伺服、机电一体化设备中能够替代蜗轮或行星齿轮传动,特别适合于机器人转盘使用。 (1) 重合度达3以上,运动平稳性接近蜗轮副; (2) 调隙容差能力强,轴向安装误差、热膨胀对啮合性能几乎无影响; (3) 齿面磨损均匀,润滑性能良好,传动效率比普通蜗杆提高10%以上; (4) 小轮的外径增加,易于改善齿轮的综合强度。
装备制造
本文利用轮齿接触分析(TCA)、有限元分析等方法研究内斜齿轮副成形磨削加工的三维拓扑修形理论,通过传动误差和接触区TCA仿真来优化齿面修形设计;提出了内斜齿轮和修形外斜齿轮的成形磨削方法;应用数值模拟理论实现了内斜齿轮副成形磨削参数的优化和误差自动补偿。通过本文的研究,建立了基于齿面接触印痕、传动误差、承载接触应力分析与齿面拓扑修形参数控制的内斜齿轮副修形设计、成形磨削、误差仿真和补偿等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形成了软件系统并应用于内斜齿轮的成形磨削,为实现内斜齿轮成形磨削的数字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其他
该系统实现了出版社业务流程完全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这些业务包括图书、音像、报纸、网络等。同时将出版社的收入—成本—利润分析、任务计划、库存管理、供应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等融入到该系统中,并为出版社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数据挖掘功能,完全实现了出版社网络化办公。有效的解决了图书品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贷款结算期愈来愈长等问题。为出版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装备制造
传统的滚动检验以滚检后的齿面印痕判断所加工齿面是否合格及性能优劣,这种检测方法需要熟练的调整工及滚检机,且无法检测影响齿面的运动平稳性的另一性能指标—传动误差;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购置了齿轮检测中心,仅用于检测齿面加工误差,未能充分发挥设备优势。锥齿轮齿面啮合性能的数字化检测技术根据齿轮检测中心检测的齿面点数据建立数字化齿面,通过数字化滚检得到齿面印痕和传动误差,以替代传统的滚动机检验印痕,从而使齿轮设计和实际检验的评价基准明确量化的统一起来。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齿面加工误差主要依靠调整工的经验,根据滚检印痕进行加工参数的修正,滚检——修正——再滚检,反复多次,直到印痕满足设计需求。这种修正方式效率低下,成为生产过程的瓶颈。加工误差的修正技术结合齿面数字化检测技术,通过误差识别,建立有效的齿面修正数学模型,可实现齿面加工误差的高效修正。 数字化检测与加工误差的修正技术面向螺旋锥齿轮及直齿锥齿轮,形成以齿轮检测中心为核心的齿面检测及误差修正的数字化质量控制体系。

2015年07月31日

直齿锥齿轮低误差敏感性设计技术

成果编号:12351
装备制造
直齿锥齿轮对安装误差和负载变形较为敏感,在实际工况下由于箱体、轴系的变形以及制造误差、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齿面印痕极易偏离理想区域,造成偏载及边缘接触,产生振动、噪声,并导致齿轮早期失效。 直齿锥齿轮低误差敏感性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齿面对误差的敏感性,使齿轮副在较大错位下啮合时接触印痕保持较好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不良接触,同时避免由于齿面接触应力过大出现齿面点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