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
26767项成果
能源环保
混合气体流量和浓度检测技术在能源环保、原料生产和管道输送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流速流量在线检测技术逐步成熟,但是高浓度混合物浓度的快速在线检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娄文忠课题组基于科研团队在先进材料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强耦合数据处理算法等领域的多项先进成果,形成了“混合气体流量/浓度一体化快速在线检测分析解决方案”。 该方案基于多物理场混合检测原理(专利技术),采用课题组研制的新型复合传感器(专利技术)和专用集成电路,实现混合气体流量/浓度的一体化在线检测,能够对管道内部高流速、高浓度的混合气体进行快速准确测量。 该方案采用了多项先进的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稳定性高等特点;该方案默认采用C-MBUS总线实现能量传输和信息交互,同时支持RS-485总线、工业以太网和2.4G无线网络;该方案充分考虑了工程应用的环境需求,测量单元高度密封,具备防雷击和抗电磁干扰能力。

2015年08月06日

1.5μm单频脉冲光纤激光器

成果编号:12543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1.5μm单频纳秒级脉冲光纤激光器,采用单频种子源,输出线宽窄,光束质量好。全光纤MOPA结构,输出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广泛用于光纤通信、相干探测等领域。

2015年08月06日

单频光纤放大器

成果编号:12541
电子信息 其他
1064nm单频光纤放大器系列产品包括线偏振及非偏振控制放大器两类,具有光束质量好、转换效率高、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产品带输入输出安全保护锁定功能,来防止因为种子信号丢失或者高回波反射而引起的放大器崩溃,具有面板手动控制和远程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

2015年08月06日

多功能虹膜识别仪

成果编号:12539
电子信息
多功能虹膜识别仪是基于我公司自主研发的虹膜识别身份认证平台所开发的,是集成了虹膜、指纹、身份证三种身份认证方式于一体的系统,可实现身份信息采集与识别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了身份认证的安全可靠性、识别率和易用性。 多功能识别仪采用Intel处理器,依靠内置电池或电源适配器运行,可完美兼容本公司的PC级虹膜图像采集器。 多功能虹膜识别仪可广泛应用于流动场所的人员身份认证,也可应用于国家安全部门、国家重点设施、企业关键部门、高档小区的出入控制等,例如:航天发射中心、大型水坝、银行金库等的人员身份认证,世博会、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反恐安检,机场、港口等的快速通关,低保、养老保险发放身份认证。

2015年08月06日

虹膜考勤机

成果编号:12537
电子信息
虹膜考勤机是利用虹膜识别技术记录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的设备。主要解决上班人数不准确、??冒名顶替等违规行为,确保人员唯一性,同时解决了传统磁卡容易丢失、以及人脸、指纹大规模使用时存在难识别、误报等问题。 该考勤机系统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可以根据虹膜识别记录导出考勤Excel报表,并可按照时间点划分为正常上班、迟到、旷工等情况,操作非常方便。 目前,我们的HMK-01型虹膜考勤机已在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正常使用一年有余。

2015年08月06日

城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优化与综合保障

成果编号:12532
电子信息
以研究适合中国城市路网特点的自适应信号系统为核心内容,并结合系统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挖掘、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优势,拓展系统在综合交通协调指挥与联动控制领域的应用,并提供创新保障服务。

2015年08月06日

基于多模混合定位技术的智能手环

成果编号:12531
电子信息 其他
该项目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监管的需求,通过对多模混合定位技术研究,研制出高精度、低功耗、防爆、防拆的定位手环。

2015年08月06日

PXI目标模拟器

成果编号:12530
电子信息
该项目成果可应用于雷达研究所、修理厂和使用单位的设备调试、维修和验证。此外,也可应用于雷达研制生产过程中,对装备进行软硬件调试。

2015年08月06日

农产品质量安全太赫兹快速精准检测系统

成果编号:12516
电子信息 现代农业 其他
本检测系统采用国际前沿技术—太赫兹技术对农产品中生物有害物、化学有害物、非法添加物、农药残留、品质等进行快速精准检测,用于在更大光谱范围内对目标物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识别,也可采用层析成像的方法对农产品内部状态进行图像检测。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本科技成果介绍了一种新型的Ag2S近红外荧光探针开发及其活体成像技术研究,属于生物医学影像领域,其主要包括高荧光量子产率的Ag2S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表面功能化及其活体高灵敏度近红外影像研究。该成果较传统的荧光成像而言,具有高信噪比、高活体穿透深度和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床转化前景。本科技成果获得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XDA01030201):人工组织器官的细胞非损伤示踪技术;科技部973计划(2011CB965004):干细胞的纳米示踪与成像技术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3225):高量子效率、高生物相容性Ag2S近红外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活体中的成像研究等基金支持。

2015年08月06日

印刷电子及透明导电膜技术

成果编号:12513
电子信息 新材料
透明导电膜 2011年1月崔铮博士创办了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带领研发团队研制出基于纳米银印刷的新型柔性透明导电膜。该产品可以应用于手机与平板电脑触摸屏。目前,纳格公司的透明导电膜已经通过多家触屏厂商的验证与测试,正在与国内触屏骨干企业合作,开发批量化生产技术。国际纳米科技市场调查公司NanoMarkets在2011年7月发表的全球非ITO透明导电膜技术调查报告中,苏州纳格公司(Suzhou NanoGrid Technology)是被该报告介绍的唯一中国大陆公司。

2015年08月06日

碳纳米管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技术

成果编号:12511
新材料
碳纳米管在结构增强铝复合材料领域显示出优越于传统陶瓷增强相的巨大优势,在强韧化指标上全面超越现有材料体系,实现强度和韧性的兼顾。项目成果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其强度可达400 MPa以上,其中5083合金体系可达700 MPa以上,且延伸率保持在6%以上,可与钢媲美,但密度却之后其三分之一,是新一代的轻量化结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