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微生物发酵法高效生产L-精氨酸1

成果编号:11961
价格:面议
完成单位:省产研院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
单位类别:211系统院所
完成时间:2014年
成熟程度:小批量生产阶段
服务产业领域: 生物技术与医药
发布人:饶志明 离线
对食品和药用氨基酸生产中的“瓶颈”品种——L-精氨酸的新菌种代谢工程及抗产物反馈抑制的分子改造、工艺优化、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包括:钝齿棒杆菌新型遗传表达体系的建立及vgb基因的表达;钝齿棒杆菌精氨酸合成途径基因簇argCH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钝齿棒杆菌精氨酸合成关键酶NAGK抗反馈抑制定点改造;钝齿棒杆菌不同溶氧条件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基于精氨酸代谢网络定量分析提出两步供氧策略;构建高产L-精氨酸重组钝齿棒杆菌。工程菌的L-Arg产量为70.12 g/L,其糖酸转化率为32.2%。本成果已经完成5 L发酵罐小试和500 L发酵罐中试。
655 次浏览 分享到

成果介绍

科技计划:
成果形式:新技术、新工艺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入股
参与活动:
专利情况: 正在申请 ,其中:发明专利 10
已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6
专利号:
ZL200810155133.0,ZL200810155132.6,ZL200810155134.5
成果简介
成果概况
对食品和药用氨基酸生产中的“瓶颈”品种——L-精氨酸的新菌种代谢工程及抗产物反馈抑制的分子改造、工艺优化、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包括:钝齿棒杆菌新型遗传表达体系的建立及vgb基因的表达;钝齿棒杆菌精氨酸合成途径基因簇argCH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钝齿棒杆菌精氨酸合成关键酶NAGK抗反馈抑制定点改造;钝齿棒杆菌不同溶氧条件下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基于精氨酸代谢网络定量分析提出两步供氧策略;构建高产L-精氨酸重组钝齿棒杆菌。工程菌的L-Arg产量为70.12 g/L,其糖酸转化率为32.2%。本成果已经完成5 L发酵罐小试和500 L发酵罐中试。
创新要点
工程菌精氨酸的反馈抑制解除,进入精氨酸的积累期后重组菌中精氨酸的合成明显优于原始对照菌株,在重组菌中抗反馈抑制型基因簇的过量表达,精氨酸大量积累时,L-Arg的后期合成不受其胞内外高浓度Arg的反馈抑制。
主要技术指标
本氨基酸工业是我国发酵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品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和十分巨大的市场。L-精氨酸是我国食品和医药用氨基酸生产中“瓶颈”品种之一,2012年我国精氨酸需求量为3000吨,价值约5亿元,其中80%依赖于进口。L-精氨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是我国药用氨基酸生产中“瓶颈”品种之一,研究和开发发酵法生产L-精氨酸的新菌种、新工艺是我国药用氨基酸工业的关键性共性技术之一。
其他说明
已转让相关企业。
完成人信息
姓名: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联系人信息
姓名: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咨询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