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计划:
成果形式:新技术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
参与活动:
专利情况:
正在申请 ,其中:发明专利 0 项
已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5 项
成果简介
成果概况
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已列入《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随着《土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土壤修复是一个亟待开启的新兴环保市场,规模巨大。目前我国铬渣堆场有63个,受铬(VI)严重污染的土壤达2000多万吨,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因缺少治理效果可靠、经济合理的修复技术,铬污染土地修复工程没有得到有效实施。铬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是解决我国铬污染土壤修复的创新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创新要点
本技术针对铬渣堆场高碱性、高Cr(VI)污染问题,从铬渣堆场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株高效还原Cr(VI)的菌株,应用于铬渣堆场重污染土壤的治理。铬渣污染堆场微生物修复技术采用“破碎-筑堆-细菌解毒-铬回收”工艺,先将铬渣污染场地简单破碎,筑堆,用高效Cr(VI)还原菌菌液喷淋土堆,土壤中一部分Cr(Ⅵ)随菌液淋洗带出土壤进入溶液,淋洗液中Cr(VI)在铬还原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三价铬,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沉淀,沉渣脱水后回收铬;剩余的菌液重新回灌淋洗土壤,将土壤中的残余的Cr(VI)转化成Cr(III)得以修复。该技术在五矿(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100M2的中试示范,并在原长沙铬盐厂完成了200M2的工程化试验,修复后的土壤六价铬浸出毒性浓度低于0.5mg/L。
主要技术指标
其他说明
63个铬渣堆场,污染土壤数量20000多万吨,占地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折4500亩)。修复成本120亿。修复后土地恢复期使用功能,作为房地产开发,按平均地价500万元/亩计,可创造价值225亿元。
完成人信息
姓名: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联系人信息
姓名: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对接成功后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