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醒脑苏''颗粒

成果编号:38600
价格:面议
完成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单位类别:211系统院所
完成时间:2015年
成熟程度:研制阶段
服务产业领域: 生物技术与医药
发布人:潘金火 离线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列人类主要死因的第一位。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心脑血管疾病中主要以冠心病、脑中风等病症为主。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临床表现为胸闷、心区绞痛等等,救治不及时,常会发生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众所周知,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1倍。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与此同时,心肌梗塞的危险也逐渐加大。 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并且有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因而被称为“第一杀手”。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往往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等。此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微量元素铬、锰、硒等摄入偏少,而重金属铅、镉、钴的摄入偏多;长期缺乏体力劳动;长期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钠盐饮食。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发病后可引起永久性后遗症,例如半身不遂,口齿不清,智能退化等。 脑中风也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颈动脉狭窄、暂时性缺血、吸烟、喝酒、肥胖、遗传等。
20 次浏览 分享到

成果介绍

科技计划: 其他:
成果形式:新产品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参与活动: 第二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 2023年高校院所服务苏北五市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
专利情况: 正在申请 ,其中:发明专利 0
已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1
成果简介
成果概况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列人类主要死因的第一位。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心脑血管疾病中主要以冠心病、脑中风等病症为主。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临床表现为胸闷、心区绞痛等等,救治不及时,常会发生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众所周知,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1倍。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与此同时,心肌梗塞的危险也逐渐加大。 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并且有低龄化的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因而被称为“第一杀手”。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往往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等。此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微量元素铬、锰、硒等摄入偏少,而重金属铅、镉、钴的摄入偏多;长期缺乏体力劳动;长期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钠盐饮食。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发病后可引起永久性后遗症,例如半身不遂,口齿不清,智能退化等。 脑中风也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颈动脉狭窄、暂时性缺血、吸烟、喝酒、肥胖、遗传等。
创新要点
对于缺血性或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积极预防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平时应重视控制诱发此类疾病的危险因素(如控制高血压、高血脂;治疗肥胖及糖尿病等)。然而急性发作时,及时而适宜的药物或手术治疗仍是必不可少的,尽管这些药物及手术大多是缓解症状而已,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降低致残率极其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1)化学药及生物制品,如硝酸酯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止剂、抗血小板聚集剂、溶栓药等,在急性发作期或缓解期应分别运用不同的药物。这类药物品种繁多,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2)中药制剂,如中药复方制剂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脉络宁注射剂、苏冰滴丸、地奥心血康、华佗再造丸等。此外还有以葛根素、灯盏花素、三七总皂苷等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体成分或有效部位制成的制剂。 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的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疗效确切,起效迅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大部分组分单一,副作用较大,耐药性明显。与化学药相比,按中医药理论组方的中药制剂尤其是复方中药制剂则有许多优势,如所含活性成分较多,具有多靶点、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小等等。然而,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相当一部分中药制剂疗效不稳定,机理不清楚,使用不方便,且制剂工艺落后,质量标准低下,生物利用度低,起效缓慢。 鉴于上述原因,非常有必要开发既能克服诸多西药之缺陷,又能弥补同类中药之不足的新一代心脑血管良药。为此,我们选择具有可靠临床基础的名老中医经验方,拟将其开发成中医药特色明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确切,技术先进,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的现代中药制剂。 “心脑苏”处方来源于江苏省中医院某教授的临床经验方,属于经典名方的加减方,临床使用二十余年,全方由8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痰祛瘀、益肾平肝、通经活络之效,用于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后遗症及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等。 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是公认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而“心脑苏”因其既适合于心血管疾病,又适合于脑血管疾病,与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相比,本品最大的特色在于:除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外,尚能促进动脉毛细血管再生,降低其脆性,提高其弹性,远期效果较理想。一旦开发成功,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将十分显著。
主要技术指标
(1)处方 三七、制南星等8味。 (2)制法 以上八味,加水煎煮,合并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60℃),喷雾干燥,浸膏粉密封保存,备用。 取以上浸膏粉,加稀释剂、矫味剂等,采用流化制粒法(一步制粒法)制粒,整粒,分装,即得。 (3)质量标准 定性鉴别 建立了处方中4味药的TLC鉴别方法。 制剂通则检查 按现行版《中国药典》“颗粒剂”项下有关“中药颗粒剂”要求进行检查。 含量测定研究 拟以君药中的专属性成分为指标,采用HPLC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并制定含量下限。
其他说明
已发表与该方相关的基础研究论文4篇: (1)“心脑苏”提取物对花生四烯酸诱导大鼠急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65-68. (2)“心脑苏”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实验.时珍国医国药, 2010,21(6):1535. (3)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优选“心脑苏”颗粒醇提工艺.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4):15-19. (4)“心脑苏”提取物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4):132-136.
完成人信息
姓名: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联系人信息
姓名: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咨询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