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液氢加气站技术

需求所属领域: 装备制造
需求所处阶段:
需求缘由:
意向合作方式:
意向合作院校:
拟投入资金额: 800万元
参加活动: 第二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
发布人: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离线
根据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30—203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将达到百万辆。届时,氢用量将超过千万吨。 截至目前,全球建成400余座加氢站,其中,1/3为液氢站,而我国还没有一座。氢的液化是支撑氢气大规模收集、储存、运输及应用的一种专业技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已广泛开展液氢的储运、加注应用,并占据了先发优势,而目前我国仍然以气氢为主要应用形式。 高压气态加氢站与液态储氢加氢站最大的不同在于储氢系统。液态氢和气态氢相比,在装载量、装卸时间、储蓄压力、占地面积等方面都有突出优势。提升氢能储运效率,发展液态氢具有必要性。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以商用车为主,这类车的车载储氢瓶主要使用35兆帕的加注压力,相比国外乘用车所使用的70兆帕储氢瓶,其技术较为简单,车辆运营成本和用氢成本更低。液氢站通过汽化器,可以直接将氢加注到车辆里,因此在加氢端节省的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氢液化成本和前期高投入。所以能推广起来。 在国内,液氢大多应用于航天与军工;液氢成本高、产能低,制约液氢加氢站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氢能发展日益加速,液氢的应用在国内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国内已有一些氢液化工厂项目在推进,为液氢在民用领域应用打开了缺口,为液氢加氢站发展打下基础。 技术要求和指标: 开发用液氢加氢站存在规范标准缺失、政策规划,存在一定技术瓶颈。关键技术:氢液化技术;液氢储罐技术;液氢汽化技术;液氢泵技术;车载液氢储氢瓶技术;液氢站阀门仪表技术;液氢站智能化控制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或经济指标 液氢加注站日加注量达到1000kg/天,满足5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
16 次浏览 分享到

需求详情

技术介绍
需求项目简述
根据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30—203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将达到百万辆。届时,氢用量将超过千万吨。 截至目前,全球建成400余座加氢站,其中,1/3为液氢站,而我国还没有一座。氢的液化是支撑氢气大规模收集、储存、运输及应用的一种专业技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已广泛开展液氢的储运、加注应用,并占据了先发优势,而目前我国仍然以气氢为主要应用形式。 高压气态加氢站与液态储氢加氢站最大的不同在于储氢系统。液态氢和气态氢相比,在装载量、装卸时间、储蓄压力、占地面积等方面都有突出优势。提升氢能储运效率,发展液态氢具有必要性。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以商用车为主,这类车的车载储氢瓶主要使用35兆帕的加注压力,相比国外乘用车所使用的70兆帕储氢瓶,其技术较为简单,车辆运营成本和用氢成本更低。液氢站通过汽化器,可以直接将氢加注到车辆里,因此在加氢端节省的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氢液化成本和前期高投入。所以能推广起来。 在国内,液氢大多应用于航天与军工;液氢成本高、产能低,制约液氢加氢站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氢能发展日益加速,液氢的应用在国内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国内已有一些氢液化工厂项目在推进,为液氢在民用领域应用打开了缺口,为液氢加氢站发展打下基础。 技术要求和指标: 开发用液氢加氢站存在规范标准缺失、政策规划,存在一定技术瓶颈。关键技术:氢液化技术;液氢储罐技术;液氢汽化技术;液氢泵技术;车载液氢储氢瓶技术;液氢站阀门仪表技术;液氢站智能化控制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或经济指标 液氢加注站日加注量达到1000kg/天,满足50台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
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企业类型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地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详细地址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负责人信息
姓名: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联系人信息
联系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咨询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