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艺流程以及关键技术:
生产线方面:1、完成U肋板单元智能化制造流水线和横隔板智能生产线,并建立数字化智能联控焊接系统,实现焊接数字化;2、完成超大管径制造生产线的优化和升级,实现生产线柔性快速调整,最大可制造直径10m的超大管桩,单桩重量1800T以内;3、完成无大型吊车的超大管桩生产线的规划和建设;4、围绕升压站以及换流站各部件制造预装完整性,通过模型建立,按专业分类,优化施工艺流程,创建模块化建造、搭载技术。
BIM技术应用:完成钢桥制造的BIM技术开发和应用,以Tekla模型为基础进行自动化套料、焊缝管理系统、摄影测量和虚拟预拼装、生产管理系统等应用,实现高效管理。实施套料无纸化办公系统,实现数控信息化。
智能涂装技术:广泛调研智能涂装技术,结合钢桥、风电管桩的实际需求,对方案进行不断筛查、优化及专家论证,成功应用智能涂装技术,完成工艺参数制定及优化、数据传输、任务实施等一系列数字化过程。
二、技术难题:
1、升压站在国内属于较新的产业需求产品,在各设计院与各投资企业间没有统一执行标准,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制造企业无法进行材料和技术储备;
2、为了控制起重机重量,在设计时采用的高强度钢占比越来越大,屈服强度690MPa的高强度钢部分构件使用量达70%。焊接难度较大,极易产生焊接裂纹;
3、换流站上部组块体积庞大且重量达两万余吨,受制于目前搭载场地地基承载能力的限制及浮拖安装要求,目前设计的辅助工装设备过于笨重,成本投入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