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2130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气凝胶材料技术——沈晓冬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沈晓冬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67
新材料
沈晓冬,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学科组副组长、南京硅酸盐学会理事长等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负责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防973计划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45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隔热用气凝胶材料、吸附用气凝胶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隔热用SiO2气凝胶材料成果已经进行了产业化,与南京天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循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现代木结构技术——刘伟庆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伟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66
装备制造
刘伟庆,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土木建筑学科群首席教授。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包含刘伟庆教授在内的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等共10项。发表E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木结构方面立项主编国家标准2项,江苏省标准1项。在木结构防灾减灾、连接节点、增强加固、加工工艺、耐久性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项成果已在 南京佛手湖19#地块木结构、苏州香山工坊“香山里”展示中心、南京紫东国际创意产业园绿幕大门、苏州欢乐胥江景观桥、南京森林摩尔树形木结构、北京通州森林公园会所、苏州香山工坊1-4号楼加顶、姜堰市白米镇野沐村村部办公楼、常州大陆饭店修缮、常州清凉寺藏经阁、扬州低碳生态小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苏州香山工坊营造工程有限公司、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赵玉涛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赵玉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61
新材料
赵玉涛,“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6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发表SCI论文8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在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铝基原位复合材料成果已在节能汽车、大型机械装备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苏中联铝业有限公司、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6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微生物发酵优化与放大技术——陈坚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坚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51
生物技术与医药
陈坚,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南大学校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国家自然自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9项,江苏省科技项目7项。发表SCI论文220余篇,获专利授权7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织物染整前处理用酶的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已在维生素C、透明质酸和纺织用酶发酵法生产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宜兴协联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4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地层人工冻结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岳丰田团队

中国矿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岳丰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45
装备制造
岳丰田,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1963年5月生,辽宁沈阳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从事地层人工冻结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20年。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3 人。 研究所成立以来,参与了兖州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兖州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平煤集团、沈煤集团、内蒙扎赉诺尔矿业集团等企业单位的科研课题20多项,并承担了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天津、深圳、佳木斯等城市地铁和市政建设等多项科研项目,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资助计划、中科院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等多项纵向项目。科研经费年均超1000万元。 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东煤炭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全国煤炭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煤炭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专利13项。

2013年10月01日

消防工程研究所-朱国庆团队

中国矿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朱国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44
装备制造
朱国庆,男,1968年9月生,安徽省砀山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消防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消防工程研究所所长,全国消防工程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徐州市第二届应急专家组专家、徐州市安全生产专家组消防组组长、徐州市市民规划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5 人。近5年来,消防工程专业教师承担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及多项重大横向合作课题。 近年来,本所及所属研究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主编行业技术规范一部,参与编写规范三部,发表著作6部(合著)、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30余篇,出版教材2本。

2013年10月01日

生物农药技术——郭坚华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坚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43
现代农业
郭坚华,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者、江苏省生物源农药工程中心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教授2人、副研究员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863计划、省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等共2项。发表SCI论文近30篇,获专利授权1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生物农药、防病生物肥料新产品创制、生物农药防治病害机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生物农药的“线灭”、防治多种土传病害的生物肥料“蔬得康”等成果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的果蔬种植中得到应用。与南京新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安丰生物源农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新沂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约1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物联网应用技术——姜平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姜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40
电子信息
姜平,教授、硕士生导师,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嵌入式仪表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 长期从事检测技术与智能控制、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从事远程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在太阳能热利用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纵横向科学研究及科技开发项目30余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3项、南通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1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获专利8项、编写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先后获得“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已在太阳能集热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桑夏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几年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信息农业技术——曹卫星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曹卫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34
现代农业
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团队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农业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兴交叉团队。该团队依托“作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农业信息学”江苏省重点学科、“作物学”和“农业信息学”江苏省优势学科、以及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和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团队成员近年来以水稻和小麦作物为主要对象,重点围绕农情信息监测诊断、农业生产系统模拟、农业精确管理决策、信息产品研制开发等4个科研方向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和突出的学术成绩,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7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1部;授权和公示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培养,目前该团队成员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专业互补,在国内智慧农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已成为南京农业大学的一支重要科研力量。

2013年10月01日

新型光伏材料、器件及应用研发——苏晓东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苏晓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26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苏晓东 博士、教授,苏州大学阿特斯光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6项。在新型光伏材料、高效多晶黑硅电池产线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太阳能电池龙头企业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超1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智能化功能材料——路建美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路建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25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路建美,苏州大学教授、博导,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突贡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0项。在J. Am.Chem.Soc、Adv. Mater. Angew.Chem.In.Ed等世界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30篇,获专利授权40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在纳米环保吸附材料、多进制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纳米吸附材料成果已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有机工业废水和废气吸附回收治理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苏州天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海立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水生经济动物资源利用团队

南京师范大学

团队带头人:尹绍武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21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8人,教授8人、副教授3 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发表SCI论文100篇,获专利授权5项以上。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鱼类繁育、虾蟹螺原体病防治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河魨鱼人工繁育、虾蟹病害防治技术等成果已在省内多家企业转化和应用。与江苏中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江苏虎石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帅丰饲料有限公司、泰兴市天禄珍品水产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