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2130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光电感知技术——何赛灵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何赛灵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98
其他
何赛灵,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Fellow,OSA(美国光学学会) Fellow,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 Fellow。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14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7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五十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光通信、光传感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华为、中兴、爱立信、飞利浦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超5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节能环保室内空气净化器研究-郭森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森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00997
能源环保 其他
郭森博士,副研究员,现任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环保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自硕士以来一直从事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及环境催化方面的工作。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获得中国博士后一等资助。目前主持863计划子课题、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员曾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0篇,授权及申请专利9项。 团队依托于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及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技术力量雄厚。目前中心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研究方向涵盖废水治理技术装备与工程、水质监测仪器与成套系统;室内空气净化设备与工程。近5年来,团队承担国家863项目6项,科技支撑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3项(含仪器专项1项),浙江省科技公关项目2项,以及国防军工项目2项以及浙江省、杭州市科技项目数十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奖励10余项。

2013年10月01日

动力装备——钟崴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钟崴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95
装备制造 其他
钟崴,浙江大学热工与动力系统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经费10万元以上的重大横向项目5项,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先后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国电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发表EI收录论文20余篇。长期专注于锅炉性能分析计算研究。与中国国电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等50余家大中型A级锅炉制造企业进行合作。近5年科研总经费超过2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智能工程机械——冯培恩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冯培恩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94
装备制造 其他
冯培恩,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副校长。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挖掘机械分会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副教授3人。得到了2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863、211项目、多项省部级科技计划的连续资助。获得1项国家级奖励、2个省部奖、6项发明专利、6项国家软件版权登记证书,有6项发明专利已公开或授理。在智能挖掘机的广义优化设计、作业路径规划、轨迹规划及控制、局部自主操纵、远程无线遥控、节能控制、工况监控与故障查找、工程机械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工程机械关键液压元器件等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与长江挖掘机厂、玉柴、徐挖约翰迪尔、中国国机重工(常州常林机械、洛阳一拖)、上海彭浦机器有限公司、洛阳路通重工、徐州恒天德尔、徐州威克特、江苏久工、杭州重机、安徽格瑞德等十多家工程机械企业进行合作。

2013年10月01日

液化天然气动力装备——孙大明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大明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0993
能源环保 其他
孙大明,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副教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2人、副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专项1项,参与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各1项,承担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和人事部留学归国人员资助项目各1项。在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液化天然气动力装备、低温制冷机、电子器件散热、热声斯特林发动机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电子器件散热成果已经在杭州产业化。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船重工集团、三花集团、山东福奥圣通集团、华电华源、浙江精雷电器、浙江润祁、浙江中程科技等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3年10月01日

智能车辆研究团队-吴锋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92
装备制造 其他
吴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副主任、中国内燃机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副主任、浙江省内燃机学会秘书长、浙江省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团队融合了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科研院集成电路与基础软件研究院和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等多学科优势,现有2名教授,3名副教授/副研究员,5名讲师/助力研究院,17名博士、60余名硕士,各类固定研究人员及支撑人员近20名。团队多年来从事产学研合作,与第一汽车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浙江万向等大型企业深入合作,成功完成多个大型产学研项目,如与第一汽车集团合作研制的汽车嵌入式软件平台技术,成功应用于J6卡车项目,或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吉利汽车公司合作,研制面向汽车电子的嵌入式平台,该平台成功应用与吉利熊猫、帝豪等车型,2012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中电海康合作,研制了面向智慧汽车的智能信息控制系统。与奇瑞汽车合作研制了AMT电控液压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独立研制了发动力管理系统、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等产品。

2013年10月01日

高性能复合材料技术——徐世烺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世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91
新材料 其他
本团队依托浙江大学高性能建筑结构与材料研究所,以及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研究力量,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兼首席科学家、浙江省“千人计划”徐世烺教授为技术研发团队带头人,以二十余名海内外来中心创业的博士后、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骨干组成。拟通过尽快入驻“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建立起拥有国内外一流技术研发团队和集开发、设计、制造、施工为一体的研发工作平台,力求打造出领先的可用于水利大坝、港口码头、工业民用建筑、道路桥梁、地下工程,以及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域基础工程建设所需的新型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系列产品及技术的应用与服务品牌。 近年来,依托浙江大学高性能建筑结构与材料研究所,本团队成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7项,铁道部、浙江省科技厅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另外承担横向项目近10项;专利申请/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

2013年10月01日

智能制造装备——傅建中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傅建中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89
装备制造 其他
傅建中,现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学系副系主任,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工程训练(金工)中心主任,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人员,“十二五”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技术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浙江省科技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理事,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机床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7年-2009年任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千人计划1人,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5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863重点项目2项,国家支撑项目1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课题3项,主持并完成企业委托项目20多项,研发成功大型自动化加工装备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轴联动控制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种产品的制造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在国际及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多篇,EI收录论文50多篇,编著1部。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在数控自动化加工装备,多轴联动非标数控系统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包括大型数控全自动玻璃深加工成套装备、叉车自动化柔性多机器人焊接生产线、精密陶瓷套管柔性制造系统等均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累计取得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2013年10月01日

敏感陶瓷磁控溅射金属化技术及产业化专用设备——金浩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金浩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0987
其他
金浩,博士,男,1979年10月生,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副主编,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4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在国际上率先攻克了PZT/PTC/NTC/ZnO等电子陶瓷磁控溅射金属化的技术难关,并实现了大规模量产,该技术首次在电子元件产业使用绿色制造、节能、且能大幅提高产品品质,目前已在浙江嘉康电子、常熟林芝电子、常州兴勤电子(知名台资企业)、深圳安培龙电子等业内主要电子陶瓷元器件厂商大规模推广应用,颠覆了PZT/PTC/NTC/ZnO等电子陶瓷产业的传统工艺,引领了业内技术革新的浪潮,一套生产线就能为企业年增利润800余万元,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深圳华为等终端客户的高度好评。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物联网通信技术——慕福奇团队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团队带头人:慕福奇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86
新材料
慕福奇,现任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物联网通信技术实验室室主任,主要负责物联网通信系统的研发与测试工作。历任航天部所属厂总工程师,美国CWILL 通信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美国BROADSTORM 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美国ADAPTIX 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上海瀚迅无线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等职位。 1、参与中国3G标准TD-SCDMA标准的制定; 2、2000年,在美国BROADSTORM 通信有限公司主导基于OFDMA/TDD/IP 系统方案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研发测试; 3、在美国ADAPTIX 有限公司领导802.16e通信系统研发,并主导系统架构、财务预算、 进度计划、团队建设、系统集成及外场测试等工作; 4、成功研制UHF频段“三网融合”宽带无线移动系统,并多次运用于抗灾、维稳、抢险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均表现出色,获得较高评价; 5、在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开展“无线三网融合”发展战略及技术路线的研究,推动科学院与广电部门在技术研发层面的合作,探讨“三网融合”关键技术及系统实现;申请并实施“软件无线电”平台研发项目。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研究生27人,本科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项,其中先导计划1项,03专项一项,院十二五计划一项,发表EI论文2篇,CSCD论文6篇,等国际国内核心论文刊物多篇,获发明专利10余项,在物联网通信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无线高速多跳自中继链状网络通信系统成果已在新疆边防信息化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科院,北京邮电大学等相关研究单位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2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多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高端装备技术———童水光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童水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85
装备制造 其他
童水光教授:研发中心主任,1991年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3年清华大学机械系博士后出站。1996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流体机械学科带头人、中国海洋钢结构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制造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锅炉热力学分析与仿真系统的研究、装备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的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逆向工程技术、生物制造工程的研究。主持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锅炉CAD应用系统,锅炉热力学分析与仿真系统,锅炉协同设计平台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多项奖励,产生40多亿的经济效益。完成了十余项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部级奖励十余项。

2013年10月01日

高端装备数字化设计——谭建荣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谭建荣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83
电子信息 其他
谭建荣,著名机械设计与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人,其中博导3人、副教授2人。近5年,团队得到获国家级奖4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将提出的技术固化在软件中,开发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在一批制造企业得到成功的应用。出版专著或编著8本,142篇论文被SCI/EI检索。在高端装备数字化设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沈阳机床集团、杭州制氧机有限公司、康力电梯有限公司等几十家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合作。5年科研总经费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