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2130个团队

2013年10月07日

4G移动通信射频模块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5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杨磊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822
电子信息
杨磊,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研高2人、高级工程师8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项等。申请发明8项,获专利授权2。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移动通信射频集成电路、射频模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大功率射频开关成果已在中移动TD-SCDMA和TD-LTE等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

2013年10月03日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国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721
其他
王国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5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0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等奖2项,2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2等奖以上奖项12项,冶金科技奖2等奖以上奖项3项。申报或授权发明专利20项,授权实用新型12项;发表论文被SCI收录100余篇,EI收录150篇。

2013年10月03日

橡胶及其复合材料技术—王友善团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友善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656
其他
王友善,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副书记;哈工大(威海)汽车工程学院 副院长。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7人、副教授3人。近3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973计划、总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3项。已发表SCI/EI检索等学术论文25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轮胎设计、分析、优化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TYABAS3.0软件分析平台等成果已在轮胎分析与优化中得到应用。团队与杭州中策、上海双钱、贵州轮胎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近1000万元。

2013年10月03日

分析仪器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团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姜杰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1655
电子信息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其中十二五科技支撑、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已申请仪器方面发明专利11项。在光谱仪、质谱仪、离子迁移谱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威高集团、乐家电子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600万元。

2013年10月03日

海岸带水生态安全与水质保障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尤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654
能源环保
本团队隶属于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于哈工大(威海)的“海洋资源与环境联合研究中心“,拥有骨干成员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专利授权1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海岸带城市污水的健康循环和回用、海岸带特种废水的深度处理、船舶压载水处理的原理与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其中船舶压载水处理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先后获得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和山东省“两区”建设专项资金的资助,并在哈工大(威海)建设了中试研究平台,获得授权专利2项。近海地区油田回注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获得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2013年10月03日

特种焊接技术——冯吉才团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冯吉才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653
其他
冯吉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评议组材料科学与工程组成员。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3人、副教授7人。近3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对外合作项目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33篇,获专利授权19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水下焊接、异种材料连接以及核电焊接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窄间隙焊接成果已在AP1000的CV容器建造、乏燃料水池修补以及深水潜器壳体制造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团队与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首都航天设备厂、宝钛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

2013年10月03日

长寿命耐腐蚀筋材制备与应用技术——孙伟院士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584
新材料
孙伟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团队拥有骨干人员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博导4人,教授5人,博士后3人。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13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等国家重大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100篇以上,获国家专利授权2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在混凝土耐久性评估与提升技术和长寿命筋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耐腐蚀钢筋成果已经在灌河大桥、南海港口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沙钢集团、苏博特、中交规划设计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经费达到2000万元以上。

2013年10月03日

——张小松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小松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583
能源环保
张小松教授,“低碳型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节能”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江苏省十佳专利发明人、国家政府津贴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项目,青年项目5项目,其他省部级项目近10项。发表SCI论文57篇,获专利授权1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高效制冷空调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溶液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已在江苏风神、格力电器等骨干企业实现产业化,成果已在上海世博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太阳能复合热源热泵及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化系统在太阳雨太阳能、中电光伏的企业应用与产业化。与太阳雨太阳能、双良节能、江苏风神、南京五洲、太阳宝太阳能、格力电器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5000余万元。

2013年10月03日

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生物检测技术——顾忠泽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顾忠泽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582
生物技术与医药
顾忠泽,男,1968年6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日本神奈川科学技术院任专任研究员;2002年回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任教授。2004年任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8年任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获第四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2007年获日本化学学会"The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现任十二五“863”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X X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X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在纳米材料、生物芯片、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基于纳米纤维和光子晶体的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已经转化至南京市东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成立南京市生物医学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六百余万元。

2013年10月03日

结构减隔震技术——李爱群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爱群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581
装备制造
李爱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抗震减震科研团队带头人,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江苏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教授6人,博导8人,副教授10人,博士16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6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20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2项。在工程结构减隔震理论与技术、结构损伤预警和安全评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工程结构减隔震成果已在北京奥体观光塔、南京奥体观光塔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

2013年10月03日

港口水工结构腐蚀防护与修复技术——陈达教授团队

河海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达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541
装备制造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副教授2人。近4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7篇,获专利授权15余。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在水工结构耐久性评估和修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被列入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被《水利抗震救灾实用技术手册》收录。近4年科研总经费达600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与应用——景为平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景为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521
电子信息
团队带头人,景为平,江苏省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南通大学)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兼职),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封装分会理事,曾入选江苏省“333”人才计划。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本团队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模数混合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设计、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塑封集成系统的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南通富士通推广应用,取得了1亿多元的经济效益。 本团队已与南通富士通、苏州国芯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