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勇教授自1987年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毕业后在大学和企业工作多年。他从事的学科专业领域为机械设计及制造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朱先勇教授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长春市科技局等资助的10余项重点攻关研究项目,以及多项由一汽集团公司等资助的项目。朱先勇教授在汽车发动机铝合金缸体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在其产业化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共发表论著40余篇,包括近30篇被SCI与EI检索的原创性国际期刊论文。
朱先勇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学术成就并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和重要的影响:
1.首次开发出汽车缸体零部件快速成型与组型(芯)快速铸造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研发制造V型铝合金发动机缸体这一复杂铸件的能力。铸件质量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研发质量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提高了我国汽车零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2.完成了铝合金发动机缸体低压倾斜浇注顺序凝固铸造工艺的设计和优化。本项目通过对铸件的结构、尺寸、凝固过程的优化,开发了铝合金发动机缸体低压浇注翻转凝固铸造新工艺,能够根据缸体复杂结构的要求,通过控制凝固顺序,实现理想的定向凝固,保证材质性能,实现最低铸造废品率,降低了研发成本,质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水平。该理论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已被一汽汽车公司应用于设计中。
3.研究和提出了用于铝合金发动机缸体的热处理技术。将整套热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铝缸体的研发和制造,实际应用表明,达到缸套贴合紧密,冷加工后缸筒变形小的效果,达到发动机热工况对缸体性能的设计要求,完全满足汽车发动机缸体实际环境中服役的需要。
4.开发出汽车刹车片生产所有实验设备。实际应用表明,该生产线具有工作效率高,自动化强,集成度大的优点,其技术应用水平和市场可行性均已经成熟,并属于本人创新性研发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权保护。
5.开发出一种汽车用液压油缸自动化加工及检测生产线。该生产线包括油缸毛坯自动化上料,自动车削,液压自动扩孔,气压自动钻孔,产品质量检测及机械手智能化卸料等多工序工位的生产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