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家禽繁育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

团队编号:10340
工作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单位类型:其他院所
研究方向:本团队重要从事家禽的繁育与健康养殖,主要包括三个研究方向:家禽繁育技术研究、家禽生产环境控制技术和设施设备研发、家禽种蛋孵化技术研究,研究领域涵盖了鹅、鸭、番鸭、鸽。 (1) 水禽繁育技术: 完善种鹅高效繁殖生产新技术,着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及优质商品鹅的培育。在前期完成“种鹅反季节高效繁殖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补足短板,建立“长短日照优良鹅种高效杂交技术”,阐明鹅种间季节性繁殖差异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完善技术覆盖面,提高种鹅生产性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江苏桂柳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为种禽繁育基地,展开优质白鹅“桂柳大白鹅”和番鸭“桂柳番鸭”系统选育,着力培育优质水禽新品系。 (2) 水禽健康养殖技术: 培育“水禽全舍内无污染节水养殖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针对水禽产业全舍内、无污染、零排放养殖需求,开展水禽(肉鹅、肉鸭和番鸭)全舍内旱养新模式、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研发,解决产业中全舍内养殖应激严重、生长缓慢、疫病频发等问题。 (3)水禽种蛋高效孵化技术研发: 立足江苏桂柳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实验禽场两个科研基地,开展水禽(鸭、鹅和番鸭)新型可变角度、可移动孵化设施设备研发,结合LED光照调控技术,建立一套水禽种蛋高效孵化工艺流程,提高大型种蛋孵化效率。
服务产业领域: 现代农业
参加活动: 第二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
发布人:刘志凌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3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和试验站各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共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等共12项。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8项、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支撑计划乡村产业振兴)1项、江苏省亚夫科技服务项2、以及省现代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以及各类博士后项目、先建后补项目等共18项。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项,颁布江苏省地方标准1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奖励1项。在种鹅高效生产光照调控技术、鹅种蛋高效孵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种鹅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成果已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得到广泛应用。与江苏桂柳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
79 次浏览 分享到

团队详情

团队简介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6人、助理研究员3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和试验站各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共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等共12项。承担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8项、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支撑计划乡村产业振兴)1项、江苏省亚夫科技服务项2、以及省现代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以及各类博士后项目、先建后补项目等共18项。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项,颁布江苏省地方标准1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奖励1项。在种鹅高效生产光照调控技术、鹅种蛋高效孵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种鹅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成果已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得到广泛应用。与江苏桂柳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
参展成果
骨干成员
姓名 职务/职称 方向
在研课题
课题名称 科技计划名称
重大成果
成果名称 所获奖项
团队带头人
姓名: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联系方式
联系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咨询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