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联在线
|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智能服务平台
首页
新闻资讯
(current)
产学研对接
科技人才对接
科技服务
产学研活动
技术转移联盟
校企联盟
政策匹配
技联站点
江苏-技联在线
中国科学院专区
苏州-技联相城高新
昆山-技联昆山高新
江阴-技联江阴高新
常熟-技联常熟高新
镇江-技联镇江新区
登录
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成功案例
“十三五”成果转化资金拉动江苏沿海科技产业强势崛起
江苏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持续支持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南通抓住新一轮沿海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十三五”期间(2016-2017年),在沿海三市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设立项目44项,省资助资金达3.8亿元,带动社会投入31亿元。截至2017年12月,这批项目共申请专利591件,其中发明专利284件;获得授权专利490件,其中发明专利135件...
发布日期:2018-05-29
江苏省生物药物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国产新药通过FDA检查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近日,江苏省生物药物研究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建设的无锡药明康德cGMP生产基地顺利通过了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针对生物新药TMB-355 (ibalizumab)的生产批准前检查,成功获批进入美国市场。这是首例在中国生产、经美国FDA批准进入美国市场的无菌生物制品,此次顺利获批是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据悉,5位FDA审查员在无锡开展了为期13天的检查,这也是中国生物制药企业首次接受美国FDA实地检查。江苏省生物药...
发布日期:2018-05-25
浙大常州工研院在孵企业 成功研发消防无人机
现在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消防却是一个难题。浙大常州工研院在孵企业成功研发消防无人机,目前正在由公安部进行认证检测,有望成为国内第一批投入市场应用的消防无人机。江苏溧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浙大常州工研院孵化的一家科技创新企业。该公司借助军民融合契机,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和南京理工大学合作,经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消防无人机。该公司研发的消防无人机,展开机翼犹...
发布日期:2018-05-22
南大江宁环保研究院成创新项目的“伯乐” 慧眼识“马”,半年孵化企业达5家
“两落地一融合”进行时从去年11月28日签约至今,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孵化出5家企业。这是在江宁开发区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上演的创新故事。研究院负责人梁英告诉记者,目前研究院31人的研发团队已组建到位,今年计划引进孵化15家企业,以后逐年递增,5年后目标聚集40家环保企业,累计产值达20亿元。选孵化项目,投资机构来“把门”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是一个散发着“融合基因”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围绕流...
发布日期:2018-05-18
58岁开始创业,65岁宣告成功 在通往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年年5•18,步步上台阶
7年,投入3000万元,做了14头猪的动物实验、180例临床实验。蛰伏于武进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常州瑞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埋头研发,苦尽甘来。日前,该公司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出的GEN100超声手术刀系统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成为全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批超声手术刀注册证企业。“这辈子,我研发过很多产品,但这次花了7年,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65岁的瑞捷公司总经理王建民感叹说,创业不分早晚,但都需要有...
发布日期:2018-05-17
泛亚微透“牵手”浙大实现行业“先飞”:共建联合研发中心,谋求长久智力支撑
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发展的源泉。 今年是“5•18”展洽会举办的第13个年头。“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越来越多的创新资源在这里集聚,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在这里转化。 一年一度的“5•18”,让武进的“创新之苗”长成“参天大树”,结出了累累的产业硕果。当前,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的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从今天起,武进日报推出“5•18”...
发布日期:2018-05-15
从授业者到创业者——记绿盾安全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袁雄军
作为一名常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普通专业课教师、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博士生,似乎袁雄军人生的道路应该以“教师”的身份这样走下去。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十余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开始了创业之路。“我创业的初衷是想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研发智慧安全系统平台,助力企业安全发展”,记者采访他时,袁雄军已有了新的身份——绿盾安全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说:“每每看到一起起安全生产事故...
发布日期:2018-05-03
从北漂小伙到入选“万人计划”专家杨大伟的逆袭之路
据新华报业网2018年4月18日讯 像千千万万个青年一样,80后杨大伟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在北京一家公司找到一份离子膜电解槽设计工作,成为一名“北漂”。 在很多人眼里,杨大伟爱学习、爱动脑、爱钻研,“脑子很活”。也正是这份“活”,让他敏锐地发现了商机:离子膜电解槽的所有元器件几乎都可以实现国产,唯独离子膜这一核心材料完全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如果国产化,将填补巨大的市场空白! 经过反复酝酿,工作两年...
发布日期:2018-04-23
«
1
2
3
4
5
6
7
8
...
64
65
»
阅读排行
新型智能化生产线装备将建筑废料再生利用变材料
江苏神通公司科技大投入企业大发展 核电阀门系列产品的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
院士工作站助力苏州斯迪克成功进军三星
产学研合作助力扬州市海力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攻克技术难题
产学研合作助力兴澄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加速创新要素汇聚
中宜分析: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