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0-20 消息来源:江苏省中小企业网
中国名牌行业协会日前经过严格考核,决定授予江苏苏通茧丝绸有限公司“中国丝绸行业十大品牌”,此举标志着江苏苏通茧丝绸有限公司成功跻身国内丝绸家纺产业领军品牌方阵。这是苏通又一次蟾宫折桂,摘得极具含金量的国字号的荣誉。如今苏通以光彩耀人的品牌形象在国内丝绸家纺产业舞台上大放异彩,丝绸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跻身全国同行前列,同时进入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嫁接新机制 注入活力之源 2002年初春,曾经如日中天的如东岔河缫丝厂,面临经营困难,陷入破产窘境。当地政府通过改制将苏州人徐金海引入企业。入主企业之初,徐金海面对技术骨干流失,生产停工的现状首先打破企业原有的铁饭碗,在企业建立起绩效导向的管理体系。昔日臃肿的管理机构成功瘦身为精干高效管理技术团队,数百名下岗待业的工人重返工厂,荒芜多日的企业重新生机勃勃。 犹如其少年时代在苏南农村管理水稻田,只有堵住各种漏洞,水稻田才会永远蓄满水,田地才会有个好收成,企业管理也是这样的原理。徐金海对于企业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从企业供销两头入手,实施严谨的财务管理,健全企业各类规章制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苏通脱胎换骨成为一家运行规范、活力四射的丝绸民企,再次驶入了健康发展快车道。 构筑人才磁场 调高发展参照系 企离人则止。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的徐金海,深谙治企之道。苏通要想在硝烟弥漫、强手如林的丝绸产业杀出一条血路,只有以行业内一流领军品牌为参照系,加快建设企业人才高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苏通才能脱颖而出,闯出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徐金海在数十年的企业管理中明白,企业除了拥有行业领先的生产设备外,还要有高素质的一流员工队伍,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一流产品。苏通与苏州大学丝绸研究院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建立起苏州大学硕士生研究工作站,技术中心每年有10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认证,而且承担起多项省市丝绸新材料的科技攻关任务,苏通新品产值率连续多年超过40%。 为了聘请更多的高层次的人才,苏通连出引才大手笔。徐金海去年为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力量,引聘一名服装设计总监,企业曾经多次报销其广州至南通的飞机票,企业的诚心最终打动了这位在广州服装界颇有名气的设计总监。苏通人力资源不仅引得来,而且留得住,用得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让人才集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企业每年都从国内各大院校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不竭动力。企业现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各类人才近百名,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占企业内线员工的比重,由创业初的5%上升至目前的20%。苏通更是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服装行业最佳雇主单位“。 掌控终端抢占市场制高点 企业单一的缫丝产品,长期为丝绸服装企业打工,没有市场定价话语权,让徐金海感觉发展受制于人。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徐金海从源头收购了30个鲜茧收购站,同时由企业数名高级工程师组成专家组,定期深入公司定点养殖户,指导蚕茧养殖,提高了企业的鲜茧品质。通过引聘高端丝绸服装设计人才,苏通已经由单一的缫丝生产,发展成为栽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绢纺、织绸、服饰一体化丝绸产业链,苏通也从昔日名不经传的企业,发展成为国内丝绸家纺产业主力军。 2009年,徐金海带领团队进行相关资源的准备后,开启了苏通国际化征程,着力培育“苏通”、“银兰”、“国色苏通”等主导品牌。企业先后投入重金建成了行业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聘请了国内多名权威设计师,紧跟国际丝绸服装流行趋势,贴近国外市场消费需求,成功开发出各个季节的床上用品、男装、女装等数百个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苏通丝绸还把高端丝绸服装展作为进军国际市场的前沿阵地,连续多年参加广交会。近年来,苏通先后参加了法国巴黎国际时装展、2011日本大阪国际服装展、杭州丝博会等高端国际丝绸家纺展会,成功构建起覆盖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的国际市场销售网络,使苏通丝绸产品先后进入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产业十多年的坚守蛰伏,让苏通成功化蛹成蝶,精彩蝶变,快速崛起为国内丝绸家纺行业抢滩国际市场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