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广东省专业镇建设综述:新世纪一次伟大的“包围”

发布日期:2016-10-24 消息来源:科技日报

编者按 广东省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全面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这次会议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召开。古镇是省半导体照明专业镇,也是广东省专业镇建设的一个优秀典型。在这里召开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会议,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广东省专业镇建设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就是广东省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实际行动和有力举措。本报记者采写此文,从深化改革开放、放眼广东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大视野地介绍了广东省专业镇五年突飞猛进的发展。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这是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战略思想。

在新世纪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中国,广东。

又一次出现了一场来自“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开放大潮!

美国金融海啸袭卷全球,广东直面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2007—2012年,是广东惊心动魄、众志成城、力挽狂澜、科学发展的五年。

广东在这5年中,专业镇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全省抗击惊天波澜的中流砥柱!

2011年,全省326个专业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4万亿元。为2007年的2.14倍,占全省GDP比重的31.1%。2012年第一季度,专业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总产值达到949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4%,高于全省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

专业镇经济总量在广东“三分天下有其一”。

2011年,全省专业镇各级政府科技投入22亿元,带动社会科技投入达148.6亿元。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机构数达713个;研发人员20.2万人,占全省研发人员总数的53.2%。

专业镇担起了广东科技创新的半壁江山。

至此,可以骄傲地说:广东以专业镇为主体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大潮,铺天盖地的实现了对城市的伟大包围!

广东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发展定位,把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作为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摆在全省战略工作的高度,提出“专业镇的转型升级,就是广东省的转型升级,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广东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广东省委省政府适时颁布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如《关于加快发展专业镇的意见》(2006)、《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2008)、《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2009)、《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2011)、《关于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决定》(2012)等。

五年来,专业镇发展实力壮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已经成为广东区县和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增长极。

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开放战略格局逐步形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满怀激情地说:专业镇转型升级成功之日,就是广东科学发展胜利之时!

在这场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大潮中,专业镇企业以空前强大的阵容,接受了时代的检阅。

专业镇“一镇一主业”的发展模式,带动了企业的有效集聚,呈现出集群化、特色化产业特征,产业集群日益壮大,专业镇涌现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明星企业。全省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专业镇有6个;超百亿元的有103个,占专业镇总数三分之一;规模以上企业数达2.5万家,比2007年增长44.9%。专业镇平均企业集聚度达1130个/镇,珠三角企业平均集聚度达2286个/镇。2011年,全省专业镇名牌名标总数2905个。

一大批著名品牌和区域品牌走出广东,走向全国,走遍世界。任凭风浪起,广货走天下!

在 “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大潮中,“山也不是那座山,河也不是那条河”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开展专业镇“一镇一校”“一镇一院”合作建设。充分利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为专业镇制定了整体发展政策,引进培养了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合作。

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珠三角技术转移联盟、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举目可见,比比皆是。大大提升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能力。2007—2011年,全国78所重点高校、69个科研院所和714家广东企业组建了69个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累计攻克产业核心、共性技术近800项,建立公共研发平台187个。专业镇拥有创新机构268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达11713个。全省专业镇高新技术企业达1231家,比2010年增加326家,占全省的22.5%。

服务中小企业的公共平台建设日益完善。专业镇通过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的建设,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专业镇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服务。科技服务体系的完善,为专业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截至2011年,97%以上专业镇建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其中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196个,创新平台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数达1139项,对外服务企业达43576家,培训人员达21万人次。

代表着创新能力的专业镇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持续增加,占全省的专利比重越来越大,专利的授权率不断提高,专业镇成为全省专利的重要产出基地。2011年,专业镇发明专利申请量达8308件,同比增长65%,是2007年3倍多,占全省的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16%;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403件,同比增长33%,是2007年2.7倍。

在这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大潮中,专业镇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资源整合与战略转移。

专业镇“双转移”工作成效显著。一方面推进珠三角地区专业镇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珠三角专业镇产业结构和发展环境,推动珠三角专业镇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推进粤东西北地区专业镇有序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专业镇产业转移,因地制宜地建设产业转移园区,提高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了地区差距。截至2011年,粤东西北地区专业镇人均GDP达2.93万元,是2007年1.6倍;粤东西北地区专业镇建有企业13.4万家,解决就业人口超过484.7万人。加快了粤东西北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前进步伐!

尾声

这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开放大潮,带来了农村与城市的共赢,经济与科技的共赢,谋事与育人的共赢,创新与人文的共赢,发展与环境的共赢!

这便是广东省326个专业镇的面对未来的世纪大抉择、化危为机的战略大突围、因势利导的时代大跨越、转型升级的创新大行动!

编者按 广东省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全面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这次会议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召开。古镇是省半导体照明专业镇,也是广东省专业镇建设的一个优秀典型。在这里召开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会议,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广东省专业镇建设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就是广东省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实际行动和有力举措。本报记者采写此文,从深化改革开放、放眼广东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大视野地介绍了广东省专业镇五年突飞猛进的发展。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这是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战略思想。

在新世纪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中国,广东。

又一次出现了一场来自“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开放大潮!

美国金融海啸袭卷全球,广东直面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2007—2012年,是广东惊心动魄、众志成城、力挽狂澜、科学发展的五年。

广东在这5年中,专业镇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全省抗击惊天波澜的中流砥柱!

2011年,全省326个专业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4万亿元。为2007年的2.14倍,占全省GDP比重的31.1%。2012年第一季度,专业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总产值达到949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4%,高于全省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

专业镇经济总量在广东“三分天下有其一”。

2011年,全省专业镇各级政府科技投入22亿元,带动社会科技投入达148.6亿元。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机构数达713个;研发人员20.2万人,占全省研发人员总数的53.2%。

专业镇担起了广东科技创新的半壁江山。

至此,可以骄傲地说:广东以专业镇为主体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大潮,铺天盖地的实现了对城市的伟大包围!

广东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发展定位,把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作为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摆在全省战略工作的高度,提出“专业镇的转型升级,就是广东省的转型升级,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广东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广东省委省政府适时颁布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如《关于加快发展专业镇的意见》(2006)、《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2008)、《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2009)、《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2011)、《关于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决定》(2012)等。

五年来,专业镇发展实力壮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已经成为广东区县和乡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增长极。

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开放战略格局逐步形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满怀激情地说:专业镇转型升级成功之日,就是广东科学发展胜利之时!

在这场伟大的“农村包围城市”大潮中,专业镇企业以空前强大的阵容,接受了时代的检阅。

专业镇“一镇一主业”的发展模式,带动了企业的有效集聚,呈现出集群化、特色化产业特征,产业集群日益壮大,专业镇涌现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明星企业。全省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专业镇有6个;超百亿元的有103个,占专业镇总数三分之一;规模以上企业数达2.5万家,比2007年增长44.9%。专业镇平均企业集聚度达1130个/镇,珠三角企业平均集聚度达2286个/镇。2011年,全省专业镇名牌名标总数2905个。

一大批著名品牌和区域品牌走出广东,走向全国,走遍世界。任凭风浪起,广货走天下!

在 “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大潮中,“山也不是那座山,河也不是那条河”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开展专业镇“一镇一校”“一镇一院”合作建设。充分利用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为专业镇制定了整体发展政策,引进培养了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合作。

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珠三角技术转移联盟、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举目可见,比比皆是。大大提升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能力。2007—2011年,全国78所重点高校、69个科研院所和714家广东企业组建了69个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累计攻克产业核心、共性技术近800项,建立公共研发平台187个。专业镇拥有创新机构268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达11713个。全省专业镇高新技术企业达1231家,比2010年增加326家,占全省的22.5%。

服务中小企业的公共平台建设日益完善。专业镇通过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的建设,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专业镇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服务。科技服务体系的完善,为专业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截至2011年,97%以上专业镇建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其中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196个,创新平台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数达1139项,对外服务企业达43576家,培训人员达21万人次。

代表着创新能力的专业镇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持续增加,占全省的专利比重越来越大,专利的授权率不断提高,专业镇成为全省专利的重要产出基地。2011年,专业镇发明专利申请量达8308件,同比增长65%,是2007年3倍多,占全省的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16%;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403件,同比增长33%,是2007年2.7倍。

在这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大潮中,专业镇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资源整合与战略转移。

专业镇“双转移”工作成效显著。一方面推进珠三角地区专业镇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珠三角专业镇产业结构和发展环境,推动珠三角专业镇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推进粤东西北地区专业镇有序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专业镇产业转移,因地制宜地建设产业转移园区,提高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了地区差距。截至2011年,粤东西北地区专业镇人均GDP达2.93万元,是2007年1.6倍;粤东西北地区专业镇建有企业13.4万家,解决就业人口超过484.7万人。加快了粤东西北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前进步伐!

尾声

这场“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开放大潮,带来了农村与城市的共赢,经济与科技的共赢,谋事与育人的共赢,创新与人文的共赢,发展与环境的共赢!

这便是广东省326个专业镇的面对未来的世纪大抉择、化危为机的战略大突围、因势利导的时代大跨越、转型升级的创新大行动!

244 次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