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0-24 消息来源:海安县科技局
海安县紧抓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聚集各方力量,力求重点突破,着力推进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走出一条具有海安特色的依靠创新驱动加快科学发展的新路,努力实现创新型经济跨越式发展。 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原动力。提升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牢固树立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意识,让广大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要全力推进协同创新,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引导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8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8家,总数占南通市近四分之一,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亿。 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智力支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发现、培养、引进、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推动创新的重要任务,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通过省“双创计划”、市“312计划”和县“525计划”,瞄准发达国家和地区、大企业、大集团、高校院所,全力发现一批人才、吸纳一批人才。全县212家企业与122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近三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04人。 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资金保障。完善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年内设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科技银行,县财政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全力推动民间资本、银行、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为科技创新提供科技贷款、股权融资。要建立健全企业投入激励机制,积极探索政府和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间的联动机制,探索健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新机制、新模式,加大对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扶持。海安县由县财政安排800万元注入县科技局,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名义在江苏银行海安支行设立资金账户,作为地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目前,已有26家企业获贷款6450万元。 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平台支撑。推进要素集聚集约,公共载体是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是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依托。加快产业(企业)研究院、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省级科技产业园建设,打造“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高端和专业人才培养——公共技术服务——科技创新”为一体创新平台。海安县建有南通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孵化面积达39万平方米,建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家。 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可持续能力。坚持创新为民惠民,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要着眼提升农村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和活力,选聘科技特派员,建设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超市等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