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换姿领跑,创新发展看铜山

发布日期:2016-10-24 消息来源:徐州市科技局

铜山一直是苏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尽管上半年铜山的工业经济有过低谷,却成功实现“V型”逆转。1至6月份,铜山规模以上工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四项指标高速增长,总量依然占据徐州市五县(市)一区的“半壁江山”。   逆境中在高基数上增长靠的是创新。如今的铜山,创新已成为发展的主动力。   “顶层设计”释放创新力   调动和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铜山完善“顶层设计”,最大限度地激活各种创新要素。对现在的铜山而言,全民招商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自主创新走到“前台”。铜山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心随之转移,着力营造环境、制定政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8月29日,位于铜山境内的徐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铜山由此获得科技创新的更高效推动力。以“安全装备创造产业”为主导,徐州高新区打造中国“安全谷”,建设安全生产信息产业集聚区,组建徐州安全产业商贸、物流中心,形成安全设备技术服务和培训中心。   铜山是工业发展强区,但130万人口中的80万农民还要靠土里刨“金”。近年来,铜山连续出台扶持政策,以农业科技促进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今年,注资1.2亿元的徐州铜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成立,专门引导现代农业项目的建设。3G物联网、蔬菜嫁接机器人、小区域气象系统、太空蔬菜繁育等高新科技,在铜山农业生产管理中广泛使用。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铜山去年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65%。   让发展的“指挥棒”舞动更科学,铜山从2008年起把全区21个镇(场)划分为5种类型,因地制宜实施考核。目前21个镇(场)形成6大产业方阵,三堡的板材、利国的冶金、柳新的建材、马坡的玻璃、张集的食品、棠张的轻纺均已成为富民强镇的优势产业。一镇一品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度达到80%以上。   智造来自“换脑”与“外脑”   如何让企业家们打心底认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如何让铜山获得科技创新的智力人才?   铜山首先给企业家“换脑”,转变企业家们对科技创新的观念。近年来,铜山每年拨出1000万元,实施“百名企业家培训工程”和“专门人才培训计划”,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企业家培训中心。目前,已经组织了120名企业家参加了两期清华大学的创新培训。   科技创新的源头是人才,铜山获得顶尖人才的方式是产学研合作,让高校成为企业的“外脑”。“蓝火计划”是教育部推进高校与地方产学研合作,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移的一项重大行动。通过“蓝火计划”,铜山和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5所重点高校建立“5+1科技创新联盟”,加速科技成果往铜山转化。现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加入进来,形成新的“N+1联盟”。   在铜山,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徐州中心正式揭牌,淮海科学研究院也已成立。工程机械产业创新联盟、安全科技产业创新联盟、车辆电子产业创新联盟等35项协议项目,为企业自主创新安上强大科技引擎。眼下,铜山全区9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已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结缘,100多家企业与60余所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更多行业巨人正崛起   中矿传动,这家在铜山并不惹眼的企业,在业界已经成为国际巨头的挑战者。大功率电机变频器,西门子、ABB这样的国际巨头,一套设备曾售价1200万欧元。中矿传动开发出类似产品并推向市场,售价900万人民币,国际巨头们的设备价格应声下降近10倍。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晓介绍,目前中矿传动研发的高端大功率变频器等产品,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   率先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封闭式储煤场的安全监控和测温领域,让奥特麦科技有限公司抢占了行业制高点。这家铜山的企业目前年销售额仅达3000万元,却参与制定行业国家标准。今年7月底,这家企业又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   在江苏财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摆放着3个不同的铝合金汽车引擎盖。一个是日本企业的产品,另两个是该公司早期和近期的产品。位于铜山的财发铝业,是国内目前可以生产汽车铝合金车身板材的两家企业之一。   科技创新,让更多的行业巨人企业在铜山崛起,也使得资本市场中有了铜山企业的身影。今年上半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云意电气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财发铝业和三维医疗分别在天交所挂牌交易。   2010年和2011年,铜山全区企业申请专利3485件,其中授权专利1347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在苏北地区遥遥领先。目前,铜山的科技3项经费投入每年达5000万元,已有30多家大型企业在全国甚至全球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146 次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