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宜兴:加快打造自主创新实力

发布日期:2016-10-21 消息来源:宜兴市科技局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宜兴市科技局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积极部署下阶段工作重点和发展思路,力求以会议精神为指引,攻坚克难,跨越赶超,谱写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宜兴市始终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和知识产权立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工程,有力推动了全市的转型发展事业。凭借科技创新工作的出色成绩,先后两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获评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殊荣,成功创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跻身江苏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行列。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这对全市科技工作者而言,既是振奋人心的鼓舞,又是奋发进取的挑战,为宜兴进一步摆脱资源环境禀赋制约、克服高端产业低端环节影响、化解高端人才瓶颈限制指明了方向,为当前科技创新事业的爬坡进程安上了强劲有力的助推器

  下阶段,宜兴市科技创新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引,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在以下五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发展高新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计划,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5%,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加快建设节能环保装备、投影光电显示、新型工业陶瓷、核电新材料等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以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形式,推动科技项目向节能环保、电线电缆、光电光伏等重点产业领域倾斜,提升核心竞争实力。打造要素齐备、服务到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三大平台体系,推动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全力孵育领衔技术前沿的新兴产业。大力度推进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进一步扩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规模与覆盖范围,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注重合作成效,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化七大产学研合作工程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院校为依托、各方要素联动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精心组织开展百企院校行百校宜兴行等产学研走访对接活动,以活动效应带动产学研合作水平整体跃升。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以全面合作和共建产学研合作体等形式,建立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发挥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行业资源整合作用,深化推进企业研发机构校企共建、科技成果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重大创新载体工程建设,以各类产学研项目实施扎实巩固合作成果,力争到十二五末每年平均实施产学研合作产业化项目150项以上,每年新增全面合作院校2所以上,每年新建产学研合作体20个以上。

  激发创造活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深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全覆盖计划,强化知识产权导向,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采用指标到企的形式与扩面抓点等手段,大力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每年重点培育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超10件的专利大户30户以上,有力保障专利申请与授权的扩面增量,力争到十二五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通过强化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导向,明确专利产出目标,推动企业更加自觉的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进一步凝聚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专利、标准、品牌三位一体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知识产权示范区的创建培育工作,有效放大知识产权区域示范效应,力争每年新增三位一体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以上。

  加快开放步伐,全力推进创新国际化。广泛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再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我市产业向高端迈进。通过加强与国外科技产业园区、知名高校院所对接合作,吸引各类机构与我市设立或共建科技产业园区、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力争每年有1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实施国际技术合作项目5项以上,有效拓展国际化合作渠道。以领军型企业为先导,引导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强化整合国际资源能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与创新链的延伸,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新模式。加速集聚国际高端人才。放大国家、省人才计划和我市陶都英才工程的引才效应,每年面向全球招引超过10名以上在相关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产业发展中能够组织调配高端要素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全力打造具备创新辐射效应的人才高地

  强化社会参与,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强化政策落实、广泛宣传引导,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关注的创新创业体系,努力营造浓厚氛围。提升科技专项经费在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占比,加大镇级层面的科技投入力度,着力强化投入支撑,确保财政科技支出增速高于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增速,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向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等领域重点倾斜。推动各镇、园区、街道选优配强科技专职干部,在重点镇、园区要设立独立科技管理机构,强化组织保障。精心组织筹办好各类培训宣传活动,深入发掘具有积极示范作用的典型企业和个人,放大示范效应,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162 次浏览 分享到